省行来人在对谢智平做完了解谈话后,谢智平第二天就去往了广场东口的GS省分行,由于他在部队及供销社的丰富履历,他被分配到国属银行系统的后勤处,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逐步放开,很快省属Y行的的市场调节作用凸显,这样一来省行的优势越发明显,谢智平从供销社调往省人民银行也算是因祸得福。在省人民银行系统,他接触到了更为先进和规范的管理模式,工作起来更是如鱼得水。不仅如此,福利待遇和保障也比此前供销社好了很多,所有的工作环境都让他信心大增。

反观熊主任刘东起和供销社的同事们,他们的命运则充满了无奈与凄凉。随着国有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供销社原有的社会供给调剂作用被逐渐弱化进而失去市场主导权,原先门庭若市的供销社逐渐走向落寞。那些曾经在供销社工作多年、兢兢业业的职工们,突然面临着发不出工资的困境。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年龄较大、技能单一,难以适应新兴的市场经济环境,找工作四处碰壁。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经济状况日益紧张,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曾经的骄傲与自豪在现实的残酷面前荡然无存。街面上原先紧俏的百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他们却只能在这繁华的市场中黯然神伤,为自己即将失去的工作和安稳的生活而叹息。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嗅到了商机,纷纷下海经商,虽然小本生意倒买倒卖,到也使一部分人大赚了一笔,成为经济放开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省国有百货公司的王金鼎就是其中之一,他靠着南北信息差,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需求。王金鼎本是省属百货公司柜台经理,在国有百货公司里日复一日地做着单调的工作。当变革的浪潮袭来,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陷入绝望和迷茫,混吃等死坐以待毙,而是果断地选择了壮士断腕,辞去了看似稳定的工作。

起初,王金鼎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他往返于广州等地背着沉重的货物,往返南北之间,为了节省成本,他经常在火车上席地而卧,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简单的食物。无数次,他在深夜里疲惫不堪,也曾想过放弃,但心中那份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终于,王金鼎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他准确地把握了新兴消费市场的喜好和需求,引进了一批南方城市里流行的主流商品,瞬间在市场引起了轰动。一时间南关自有门面门庭若市。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从最初的小大小闹发展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商店,门面一度成为一代人兰州的回忆。

然而,成功并没有让王金鼎迷失自我。他深知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也明白还有许多像他曾经一样迷茫的同事。于是,他开始帮助那些有意创业的人,一时间大家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迷茫的的心豁然开朗,失去体制内工作的心理阴霾也逐渐散开。与此同时王金鼎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原百货公司柜台一个回族姑娘马玉兰冲破世俗的藩篱向他抛来了橄榄枝,按说在当时回汉通婚有太多忌讳,但依旧没能阻止马玉兰对王金鼎的反向追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