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3年

政和三年冬

腊月二十

今日是书院今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开始休年假,一直到来年的一月二十。

下学前,吴忧对着李守说道:先生,今年可否请您到我家来过年,祖父今天日还特意让我问问您。

往年吴忧不止一次邀请过李守,可都被他拒绝了。

自己的这位老师一直独身一人,无儿无女,听闻之前娶过一妻,但在十多年前病逝了,之后就没在续房。

不必了,替我向你祖父问好,李守微笑拒绝。

先生,你便来吧。

若是祖父与父亲他们知晓我明年不再来书院,定会以为是我顽劣调皮,少不得要一顿训斥,正好借此请先生当面告知他们。

无碍,我可书信一封讲清原由,你带回去即可。

先生,您就来吧...

眼见自己的理由不奏效,吴忧上前拉住了李守的衣袖,撒娇的摇晃起来。

吴忧平时都是知礼规行,成熟稳重的,有时让李守觉得自己是在和一个成年人在相处。

今日这般贴合他实际年龄的天真烂漫模样倒是头一次见。

忍不住得宠爱的摸了摸这位弟子的小脑袋:也罢!到时我会上门拜访的。

当真?

先生乃是君子,可是要守信的。

已至年关,整个沧州内都显得极为热闹繁华,已经能时不时听到鞭炮爆竹声。

城中大买卖家也趁此机会前请人在自家门前表演舞龙、舞狮、以及各种戏剧和音乐,以达到招揽主顾的目的。

街道之上人头攒动,比平时热闹数倍,家家都出来提前备礼准备年货。

还有许多郊县农户进城,买卖货物菜品,赚些银钱。

吴家这些天也十分热闹与忙碌,许多与吴家交好或是有生意往来的都陆续的上门拜访。

吴忧这些天在家连房门都很少出,一直在房间里看书练字。

实际是大多时间都是在思考问题,以自己两世为人的心性与学识来说,在敬亭书院的接着待下去确实没有必要了。

他要为接下来开始做谋划,开始县试!

北宋年间的科举制度与明清不同,还是存在一些具体差异的。

北宋的科举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赋、策论等,这点与明清大致相同。

但是,北宋的经义考试更加注重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运用,而明朝的经义考试则更加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运用。

县试的举行频率并不固定,通常是每三年举行一次。

而县试的举行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具体日期因地区和年份而异。

吴忧已经间接的从李守哪里知晓下一次的县试就在年后二月初三,他打算先考取个秀才功名。

大年三十这一天,吴府内张灯结彩,下人们都在奔走忙碌着。

古人对过年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不是后世现代人能够相比的。

这种重视体现在家庭团聚、祭祀活动、辞旧迎新、互赠礼物和娱乐活动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李守刚来到吴家大门口就被管事老李认出,急忙上前作揖:李先生来了,快快请进!

吴岩与吴文三兄弟在内院堂屋饮茶闲聊,看见被老李引进来的李守都起身迎接。

先生光临寒舍,乃老夫庆幸,快请上座,吴岩笑道。

吴老爷客气了!

我乃一介书生,身无长物,只得写了副对联为礼,今日上门叨扰,还望诸位勿怪。

宋代文人地位极高,无论到哪都是受人尊重和敬仰的。

虽说只是一副对联,但也算得上是礼轻情意重。

吴文上前接过:李先生言重了,正好府门还未帖上对联,正好派上用场。

又转头看向老李:速速让人张贴上去!

顺便把少爷叫来,就说李先生来了,快来拜见。

寒暄之后众人坐下,闲聊一会后难免说起吴忧,吴岩笑道:忧儿年纪尚小,在先生门下求学,恐有顽皮之处,还请先生多多包涵。

今日前来也是为了此事,令孙年后便可不必再去书院了。

嗯?吴家父子四人闻言都是一愣。

未等几人发问,李守微笑道:几位不必多心,忧儿此子天资聪颖,是个天生读书的种子。

吴岩疑惑:那还为何...

李守无奈苦笑一声:说来惭愧,正是因为他过于聪慧,我已无力再教授他什么了。

这...

吴家父子四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他们知道吴忧自从读书后十分勤奋,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练字,可是没有想到是这样。

吴文打了个哈哈:李先生说笑了,忧儿今年不过六岁,所学尚浅...

还未等他说完,李守摇了摇头打断道:你们吴家出了个麒麟子,沧州城只是他的起点,他以后成就不可限量。

吴岩愣了半晌,有些磕巴的问道:李先...李先生所言当真?

别人不知道李守的底细,他可是知道的,李守是沧州本地人,十二三岁第一次参加县试便得县首,成为秀才。

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