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仲夏,暑气蒸人。
WH市重点一中公共教室,开展着重要的公开课,教育局局长带领重要干部和各校校长,全程观摩乌海一流学校的一流老师带领的一流班级进行的一流授课。
重生高中时期已半月的沈东林,就在听讲学生之列。
他日前从服装厂抢订了时髦服装,今天逃学去交易,却被班主任抓回来上突击的大公开课。
只好临时将九百元尾款交给好朋友王俊生,委托他逃学到服装厂交易。
沈东林座位临窗,盛暑兼逢正午,炽烈的酷日透过两层玻璃愈加滚热,烤灼得沈东林白嫩的脸红得如熟透的西红柿,脑门上密布油亮的汗珠,鬓角刘海内不停地流淌出清亮的汗水,濡湿的衣服粘腻地箍着皮肉。
偎着冰凉的暖气片和温热的大理石窗台,他烦躁地掀起半截袖的前襟上下鼓荡,风都是潮热的。
时间到了十点半,九点出发的王俊生还没有回来。
王俊生今年17岁,看起来有些冒失莽撞,实际上深受父母影响,为人胆大心细。
委托他,沈东林很放心。但至今没见到王俊生人影,实令沈东林担心出了岔子。
九百无疑是巨款,沈家一月的花销,不过五六十元。
1991年城市人均收入仅为一千七百元,农村家庭年收入仅为三百五十元。真实情况,较此种安民告示上下浮动很大。
班主任刘国富写满整片黑板,努力展示最佳状态。
学生正襟危坐,刘国富提问时,一律举手,左手代表不会,右手代表会,刘国富与学生问答流畅,课堂氛围很好。
还有半小时下课,沈东林实在等不急,恰逢刘国富写板书,学生鸦雀无声,他举手不经老师点名,就站起来问道:“老师,请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教室内的一切目光同时集中向沈东林,又带着疑惑流盼至班主任刘国富的面颊上。
纷纷疑窦丛生,沈东林近来很反常,这又是哪一出?
公开课的每一步骤都是巧妙规划过的,并在过去一个月中,演过数十次,可以说,本校领导和学生对讲课节奏与内容烂熟于心。
固定模式授课的刘国富一怔,但他教学经验丰富,临机应变,又碍于教育局领导在场,没有批评沈东林。
他转过身体,双臂展开撑在讲桌上,机敏地回答:“学习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书本中懂得人生道理、人生智慧,用知识武装我们,为将来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沈东林道:“刘老师,我不认同!”
刘国富道:“沈同学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沈东林道:“学习的目的是转变思想,人穷社会穷不是天生就穷,而是思想穷。”
刘国富笑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起来,思想就自然提升了。”
沈东林否定:“您所指的是思想的提升。我所说的是思想的转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师,请问我学习的时候能聚会野餐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