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港台文学界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香港文学方面:
-香港自20世纪起成就辉煌,8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它是各地文人荟萃之地,许多文人曾在此路过或居停。香港文学名家众多,大体可分为三代,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征。
-老一辈作家生于1911-1949年间,他们的文学创作活跃于20世纪中叶,多善于根植传统、弘扬传统,如刘以鬯是香港现代派的开山始祖,主要进行叙事实验的尝新;金庸、梁羽生开拓了新武侠小说;西西、陶然、梅子、古龙、倪匡、亦舒、也斯、董桥、施叔青、小思、潘耀明等也各有建树,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俘虏了全球几代华人。
-中生代作家大体生于1950-1970年间,多善于在化中、化西之间找到平衡之道,例如李碧华开拓了新言情小说,善写轮回故事;梁凤仪拓展了财经商业小说;黄碧云的写作风格独特。
-新生代作家大体为“70后”“80后”“90后”,生长于和平年代,具有香港本土意识。
香港文学具有城市性、开放性、现代和后现代性、多元性等特点,作家们特别擅长书写城市文学。老一辈作家深得新感觉派文学精髓,热衷描写都市世相,中青年作家则以国际视野观照香港这座大都市,对城市有切身体悟。
此外,香港的文学环境在80年代前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左翼文化逐渐成为主流。80年代前后,一些文学刊物出现集体停刊的情况。但1985年《香港文学》创刊,它团结了各路作家,为香港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台湾文学方面:
- 80年代以前的台湾社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两极对立”情势,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经济开发和社会结构变化,台湾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
80年代的台湾文学逐步迈向更自由、宽容、多元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的台湾小说有了新的格局,艺术观念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严肃文学通俗化。光复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生代作家成为文坛生力军,新的小说潮流出现,代表作家有李昂、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袁琼琼、苏伟贞、黄凡、林燿德、廖辉英、平路、张曼娟、吴念真等。
-这一时期台湾有四大文学潮流和主题,分别是乡土文学的延展、都市文学的繁盛、政治文学的勃兴、新女性主义文学的崛起。同时,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该思潮对后工业文明状况进行描绘、反映和省思,其艺术特色包括拼贴、组合等艺术手法的大量运用。代表流派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等。此外,还有以女性觉醒意识和性解放观念为内容的文学,注重心理刻画和性心理描写;以及后设小说,它是以小说探讨小说的小说,质疑写实传统,强调作品的虚幻性和自我指涉功能。
总之,80年代的港台文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对港台地区乃至整个华语文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 80年代的港台文学作品具有多方面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香港文学作品:
1.?城市书写与文化反思:香港文学深刻描绘了这座繁华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独特的城市景观,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引发对现代性和都市文化的深入思考。
2.?融合中西文化:香港作为东西文化交汇之地,其文学作品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多元性。
3.?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如刘以鬯的作品在叙事结构和手法上进行创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台湾文学作品:
1.?乡土情怀与身份认同:乡土文学作品关注台湾本土的风土人情、民间文化,强调对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探讨了台湾在历史变迁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2.?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