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蹇硕他们在曹腾(曹操爷爷)面前就是小卡拉米。
人曹腾侍奉过四任皇帝,桓帝时就封侯了,还对灵帝有拥立之功。
什么叫大宦官啊?
蹇硕死了个叔父,其他宦官也都不敢动曹操,还得举荐曹操,把他升官外送,惹不起但躲得起。
宦官不法,而年轻的曹操更加轻视法度,毕竟后台太硬。
袁绍他们吸收曹操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借助曹家的背景。
曹操在袁绍的小团体中几乎起到一个保护伞的作用。
反观袁绍,赵忠只是说袁绍“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袁隗当即就为此斥责袁绍。
养名望和收死士是士人和豪强常做的,这都能被赵忠针对,甚至连袁隗面对赵忠的一句敲打都显得虚。
可以看到,说到门第和士族中的舆论地位,袁家确实高,但论政治实力,其实曹家更硬。
曹操在付出了充当保护伞的代价后,也作为家族转型的负责人,参与诛宦。
曹家转型,其实早就开始了的,曹腾先前就早早结好和提拔了一些名士。
后来曹操就经常被某些名士看好和结交,其实人家那就是为了还曹腾的恩情。
只不过,在政治漩涡中成长的袁绍和曹操,却难得成了真正的朋友。
袁绍出于朋友的真心,早就劝过曹操不要妄自尊大,任性冲动。
之前去冲董卓,把鲍信的弟弟送了,这次打黄巾,直接把鲍信本人给送了。
鲍信对曹操是很看好和亲近的,结果曹操两次兵败把这对信任他的兄弟给搭上,确实令袁绍难免感慨这位好友的任性冲动。
摇摇头,袁绍又想起一名,他和孟德共同的好友,许攸。
目前许攸就在袁绍帐下效力,当初在袁绍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时许攸就表示过担忧,曹操强大之后是否会失去控制。
袁绍当时的回答是,“孟德必不负我,正如子远不负我也。”
许攸,字子远,年少就与袁绍曹操交好,是袁绍的奔走之友。
他为袁绍的诛宦事业四处奔波和联系,当时宦官势力雄厚,即便有曹操做保护伞,但是万一来不及知会,也是会丢掉小命的。
可就算是这样的艰难时刻,许攸也没有背弃袁绍,而现在袁绍占据了冀州,情况稳定向好,许攸他们这些袁绍的元从,正是可以凭着功劳,开始享乐的阶段了,风里火里都挺过来了,难道要在这个时候背叛袁绍吗?
袁绍认为许攸不会。
而曹操,是由袁绍上表而成为东郡太守的,袁绍是曹操的恩主,而此时二重君主论是士人和高官们的普遍潜规则。
面对袁绍,曹操就必须呈现臣下的姿态。
除非,曹操突然就成了那位小皇帝的直属,只有皇帝这位明面上最大的规矩,才能让官场的潜规则失效。
可是,现在皇帝被董卓控制,曹操又是反董急先锋,又怎么会去投西面呢。
在袁绍的设想里,大汉的未来就只有这样:自己彻底解决掉公孙瓒,而此期间曹操作为自己的门户之犬,在东郡看住冀州的南面,等自己掌握冀州,吞并幽州并州后,再与曹操合流,统合关东诸地,并力西向,击败董卓。
袁绍一直清楚曹操的志向。
“或许,那时候,孟德也能完成他‘汉征西将军’的梦想吧,在我的麾下。”
那时候,袁绍会是当代的伊尹,大权在握,而曹操也可以攀鳞附翼实现他的理想。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感觉到前路一片坦途的袁绍,心情舒畅地呼出了一口气。
可他永远想不到,天会变得这么快。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