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皇城西北侧,北海瀛洲。
一骑快马飞驰在景山前街,嘚嘚的马蹄声在皇城城墙上回荡。
“啪!”
“啪!”
马鞍上一名红衣箭袖袍骑士,神色焦急,不时用力抽打着马鞭。
他身前紧紧绑着一口木制函匣,身后背着一竹制的空筒,筒中插着一杆红底军旗。
军旗高高竖起,从上至下,书写有“钦命巡行边务关防”八个金字。
正在街上警戒的两队禁军,见状纷纷侧身,让开一条通道,任凭骑士快速通过。
一名年轻的禁军士卒脸上浮现疑惑的表情,低声向身旁年长的什长询问道:“头儿,这是哪家大人的信使?怎可不搜身直直的放入瀛洲重地?”
禁军什长眼神中带着崇敬,回复道:“那可是加兵部尚书衔,总理九边督抚衙门,卢士瞻卢大人的中军信使。”
“天兴元年,边墙失陷后,今上便有旨意,“总理九边督抚衙门”的信使可直入御前。”
“你小子可记住喽,皇城重地,别捅娄子!”
瀛洲承光殿外,一名宦官弯着腰,双手捧着木制函匣,沿着由汉白玉建造的护栏台阶,快步走向主殿。
“吱呀”一声,殿门打开,门内踱步走出一高僧,身着赤黄袈裟。
高僧手持一柄四股金花十二环法杖,杖身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
他眉须全白,已是上了年纪。面目平静,不喜不悲。
“智云大师。”宦官低头向高僧致意,脚步却不敢有丝毫停顿。
高僧叫住宦官,说道:“陛下正在礼佛,公公稍候片刻。”
宦官面露难色,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殿内又走出一人。
正是大周王朝第三任皇帝,后世人称周世祖的天兴帝郭荣。
天兴帝已过知命之年(50岁),头戴一顶精纱编织的乌纱翼善冠,岁月染白了鬓角,身穿盘领窄袖的金丝暗纹五爪龙袍,不怒自威。
他并没有说话,信手拿起宦官捧着的木制函匣,从怀中掏出一把钥匙,“咔~”的一声,铜锁弹开。
瞄了一眼函匣中信封封皮上完好的火漆封缄,随即拆开,取出信笺读了起来。
昨夜,天兴帝就已收到神明司飞鸽传书,只有四字:北口告急!
由于燕周两军之中,皆有修行异士存在,鸽子飞行途中,极易被法术误导截获。
因此,这一世,飞鸽传书只在危急时刻,用密语传递极简短消息。
快马军驿,依然是传递军情部署的主要手段。
智云留意到,原本表情平静,默读信笺的天兴帝,右眼角突的一跳,脸上写满了厌恶。
随即,天兴帝将信笺递给智云,映入他眼中的是卢士瞻的一行奏报:
“臣奉旨督抚九镇,虏情变换靡当,探报参差不一等事。然,伪胡酋宁克楚之织金龙大纛,业于十六日卯时,抵北口边墙外。
“胡虏众十万,伪胡酋周视战垒,立营栅。是夕,运挨牌云梯于城西,自亥时始攻边墙。”
天兴帝吐了一口气,悠悠的说道:“老奴上次叩关亲至,还是天兴元年。”
“朕登基不足旬日,先帝尸骨未寒,五万胡骑肆虐京畿,十数万百姓惨遭屠戮,祖宗陵寝亦遭焚毁。”
“如今十年已过,老奴依然觊觎京师,贼心不死。”
“其曾言,京师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南控中原。”
“此次胡虏叩关,朕观之,朕与老奴必有一人倒下,战事才能终结。”
智云沉吟了一下,回应道:“陛下切勿过于忧虑,今时不同往日。昔日伪胡酋能击破边墙,全赖军容整肃,仙将鼎盛。”
“大祭师巴波里,陷阵先登;诸仙派助阵,斩将夺旗。”
“今巴波里病殁,虎熊雕狼等诸仙派人才凋零,北口之战我朝胜败犹未可知也。”
“不如先整顿防务,戒严京师,静待其变。”
听了智云的话,天兴帝沉静的情绪终于有了一丝波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