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考虑到青州贼人数量,祢衡这才遗憾作罢,转而联系一众儒生,打算向这些同道中人寻求资金帮助。

类似祢衡这类人不在少数,在兖州,许多儒生们行动起来,打算也成立个私人报社,增加家族影响。

对此,袁武双手双脚表示赞同。

报社这个东西,可以大大减少兖州州牧府的行政成本。

靠袁武麾下这么点人来监督官员,发现社会缺点,查找不法之事,靠兖州州牧府那得等到猴年马月。

而有了报社之后,他们为了新闻,为了热点,会绞尽脑汁,将百姓关注的事情寻找出来。

原先,袁武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去监督百官。

如今,有报社介入,可以发挥百姓的能动性,不花一钱办了大事。

在后世无数经历中,已经验证靠朝廷自己监督自己既不合理,也没多少用处。

只有民间监督才能监督到位,袁武此举,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在最为正确的道路上。

不过,唯一的缺点是报社私有化,会导致许多虚假消息遍布横飞。

许多报社为了扩大影响,选择小事化大,大事捅破天,主打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会对兖州造成一定的混乱。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

大家都是花了真金白银去看报纸,那些胆敢欺骗百姓之人,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不被大家信任。

唯有真心作报,辛苦走街串巷找资料,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不法之事,才会被一众百姓持续追订。

而兖州这边忙忙碌碌时,冀州有一大家子风尘仆仆来到兖州北方边境。

来人正是荀家,以书香传世的顶级世家。

自从之前打算举家投奔袁绍之后,荀家便举族打算迁入渤海郡。

一路上从豫州出发,穿过兖州,进入冀州,眼看就要进入渤海郡。

没成想路上一打听,发现袁绍在河内盘踞,而袁武去了兖州。

作为袁绍领地的渤海,反而没有多少袁家人。

因为交通不便,荀彧也难以跟二袁父子取得联系,一番思索之后,便打算留在渤海等候消息。

这一等,就等到袁武平定兖州,等到北方公孙瓒开始骚动。

想着如今渤海成了无根之萍,荀彧也不过多停留,一封书信传给袁武之后,便带领家族来到兖州。

一路兜兜转转,荀彧跑了大半个中原,终于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

一进兖州,荀彧便感到这兖州与之前大不一样。

首先是百姓的变化,虽然依旧面黄肌瘦,但眼中有了光芒,人也显得有了精神。

其次便是兖州大族儒生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饭馆酒肆之中。

在以前,尤其是灵帝统治时期,酒馆饭店冷冷清清,而且往往都立着一块牌坊,上面写着“莫谈国事”等几个字样。

而那些酒馆老板也总是贼眉鼠眼,仔细盯着一众客人,生怕他们“胡言乱语”,惊扰了官家,给他制造麻烦。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