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立刻命令大军就地换成商人装束,将兵刃藏在载货的牛车上,而后分成数十队,或是潜入邺城,或是埋伏在附近的林泽之中,静静地等候着,魏讽等人发难。

数日之后,对这一切仍然一无所知的魏讽,开始了行动,但没有想到,他刚刚将合谋的诸人集结于家中,家门之外,就想起了嘈杂的脚步声,接着府门便被人蛮横地踹开了……

魏讽意欲作乱,而又被迅速平定的消息,只用了半个月,就传到了梁祯耳中。据称,大魏王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整整一个时辰,都没有说一句话。一个时辰之后,大魏王登上了伊阙关的城楼,并在那里,眺望荆州。

杨修是在申时前后登上伊阙关城楼的,此时,梁祯已经在城楼上呆了将近半个时辰。河南尹辖地地处中原,因此尽管是寒冬,风也远不如塞北或凉州那般刺骨。故而杨修虽然没有多加衣裳,也不会觉得寒冷到难以忍受。

魏王站在城墙边上,右手摁着古老的墙砖,左手扶着刀柄,鹰隼一般的眼眸,凝视着荆州的上空,那似乎没有尽头的,阴灰色的铅云。

杨修虽然没有开口,但梁祯已经听到了他发出的动静,于是先一步开口了:“德祖,依你之见,孤死之后,史家会如何评价孤?”

此时,作为臣子可以有两种反应,一是立作惊色,对梁祯说:魏王乃万寿无疆之人,为何要说这些折煞自己的话?这种说法,虽然比较保险,但却是难以取阅魏王的,因为是人都知道,魏王能够这么问,想听的,就绝不是这套敷衍之词。

所以,杨修选择了第二种,也是风险更大,但收益却也可能更大的反应:“大魏王一统六州,让万千生民,免受战火之苦,凭此一举,便足以留名青史。”

“唉~”梁祯听了,不由得长叹一声,因为熟读史书的他,对自己的身后名,也是早有预料,“孤违制称王,此乃灭三族之罪。纵使有平定北州之功,也难抵此罪。”

杨修心中一颤,因为梁祯这话,已经超出了他可以听的范畴。毕竟,梁祯这么一说,杨修可以选择的言辞,就已经非常之少了。因为,杨修知道,梁祯此忧,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消解,那就是走完这最后一步,成为上天之子!但这一步,又怎能迈出?

先不提天意了,也不论功绩了,单说最现实的一项——人望,梁祯也是不能满足了。因为按照古来的规矩,想要成为上天之子,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当今天子失德,自己为救黎元于水火,故取而代之。

但很明显,这种上位方式,并不能套用在梁祯身上,因为梁祯这一生的旗帜,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因此,若是梁祯此刻以天子失德的名义,取而代之,那不就是公开打自己的脸吗?

当然,若是将王莽的例子也算进去的话,倒还有另一套说辞,那就是梁祯的贤能,已经大大超过当今天子,故而天子为了万民的幸福,而甘愿“禅让”。只是,当年王莽接受禅让之时,可是整个天下有能力上书汉庭的人,都上书表达了自己对王莽的支持。但反观梁祯呢?孙刘暂且不提,单说中牟和邺城,可是在一年之内,连续发生了两次反对梁祯的叛 乱呢!

“回大魏王,以修之见,大魏王此生,于上,无愧于大义,于下,无愧于万民。余下的事,就交由世子去做吧。”

梁祯明白,杨修的意思是,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切勿急功近利,以致适得其反。杨修自然是对的,因为梁祯自建安二十三年起,就开始暗示身边幕僚,替他上书造势,以暗示汉帝退位让贤。只是梁祯暗示了两年,钱也给了,官也封了,但这华歆、王朗、崔琰、蒋济等人,就是装聋作哑,就连一向最善揣摩上意的杨修,也没有丝毫的反应。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