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走近后,脆脆的向蔡父问好到“蔡伯伯,又来打扰你了。”
“不必拘礼,小子们,入座吧。”
却见几个孩童,有模有样的朝蔡父拱手作揖道“学生,见过先生。”其中一名唤李淩小名三娃子的孩童更显十分恭敬,身虽着补丁,衣绒看着陈旧,不似其他一般脏乱。
蔡父亦还礼,并让他们从家中搬来长凳,并排落座于庭院。
蔡父从家中拿出一块黑木板和一支已经用了不知多少年的毛笔。用水浸湿后在黑木板上写上“学无前后,达者为师”八个大字。字迹显得中肯整洁。
“今日遍教汝等这八个字,教汝等何为谦逊,求教之远。”
“古有圣人,尚勤学。曾路遇稚童,因驱马,而使其避。童曰:乎城与马者,孰之避。回曰:城也,然城之何也。答曰:筑之足下。圣人笑尔:乃聪颖耳。斯问其名。曰:橐。复问。答:孔也。童曰:汝名旺也。吾附三问,可回?过,乃让之。不过汝亦避之。孔说:一言为定!童问:何树无叶,何水无鱼,何火无烟。孔曰:是树有叶,是水有鱼,是火有烟。童曰:枯树无叶,井水无鱼,萤火无烟。孔曰:善,可为吾师矣。遂让其城。”
“圣人至其学,而亦有所学,童虽稚,然有其学。活到老,学到老。是愚之人,学后,而有所闻。为智之人,勿学,趋于平,泯然众人矣。”
“汝等,明智否?”却见一众孩童,皆是满脸迷茫。却见那唤李淩者回答说“多谢先生教诲。”并行一礼。
忽问那女童好奇的把手举高高,甜甜的问道:“蔡伯伯,为什么有些天之聪颖的人,为何还没有开始学习,就可以懂的很多学问?为何一个学了很多年的人,一直在学习,而一个刚懂事的孩童问的问题他却回答不上来呢?”
蔡父不由瞟了一眼蔡阳。
正在走神的蔡阳忽然浑身一颤,好似被一头饿狗盯上手中的食物一般。
蔡父道:“即使天之聪颖的人,他从出生连说话思考的能力都没有,学会走路也是通过学习而来,而他所知道的一些学问,也是通过举一反三的理解得来的,这也是通过观察或者学习而来,只不过是他的思想反应比较快,但如果长期不学习,他这种思维能力就会逐渐衰退,就像长时间不走路的人,他重新走路就会变得困难。而圣人之所以回答不上孩童的问题,不在于他所学,而在于学问的旷袤无垠,这就是学无止境,即使再博学的人,他也不能将知识殆尽。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旧人可以通过学习前人而得来前人的知识,而后人只能通过思考和学习举一反三而得来新的知识。你懂了吗,小珠婉。”
李珠婉道:“我懂了,蔡伯伯。”
心中不免道“小孩子问题都答不上来,还圣人,切。小孩子怎么了,什么叫聪敏,都是通过模仿得来的。我就很聪明,才不是学习某个小猪呢,就知道吃。”不由瞟了一眼蔡阳。
蔡阳………
这李珠婉和李淩乃是表亲,和蔡阳母亲李氏为本家。为何一个衣着干净整洁,这个却是补丁,这就属于古代嫡庶的关系了。李珠婉父亲乃是李家嫡长子,而李淩父亲早已不知是第几个庶子的后人了。
李家乃是村中大族,村中多是姓李,其他几个姓氏,都是后迁入的。不过却可见李家的亲和,不然也不会待见外乡人,并相处融洽,而且互相帮助。其实不过都懂得这个时代流落他乡之人的苦难。
事后,蔡父又教了孩子们这几个字,便让他们玩去吧。其他孩子都已经百无聊赖,兴致索然了。只有李淩表现出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但还是躬身回礼道“多谢先生教导,学生告退。”
其他孩子一哄而散,李淩也慢条斯理的离开了,一边还会想着蔡父所教,
只有李珠婉一个人留了下来。
“小珠婉,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蔡伯伯,我可以叫小猪和我到小溪边玩吗。”
因为她不知道蔡阳乳名那个字,只是听大人说是猪的意思,所以一直以来,都叫蔡阳小猪。
还不等蔡父回答。
蔡阳:“你才是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