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必须在这个时候做出表率。”长孙迪的话语打断了杨师道的思绪。他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地看着杨师道,“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坚定陇右各方面的信心,让他们看到,这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潮流。”

杨师道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长孙迪的话语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无比的力量。他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与此同时,在雍州城内,吴王妃崔莺莺正代表吴王前来追悼李行之老先生。她的到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仅因为她的身份尊贵,更因为她所代表的吴王势力对于这场变革的态度至关重要。崔莺莺下榻于姑臧李氏府中,与前来考察参观的岭南土族共同商讨着未来的局势。

“听说了吗?陇右土族联名写了一篇悼念李行之老先生的文章。”一位岭南土族的代表兴奋地说道,“他们在文章中反复引用了吴王的那篇悼念文,可见对于李老先生的敬仰之情。”

“是啊,李老先生确实是一位真正的勇士。”另一位代表感慨道,“他敢于剖析本阶层的腐朽糟粕,敢于放弃既得的利益,只为回报那片养育他的土地和百姓。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然而,在这份敬仰之中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暗流。陇右十族在李行之老先生仙逝之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慌乱与不安。他们害怕失去这位精神领袖的庇护,更害怕来自守旧派的反击。于是,他们联名撰写了这篇悼念文章,试图通过此举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决心。

崔莺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不禁暗自思量。她明白,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悼念李行之老先生,更是为了试探殿下的反应和魄力。她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推动变革的进程。

于是,在崔莺莺的精心安排下,这篇文章被送到了长安的监国手中。监国在看完文章后沉默良久,最终缓缓说道:“陇右方面这是想要一颗定心丸啊。娘娘了,她不能躲在后宫中什么都不管。”

杜如晦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监国的话中之意。他立刻前往后宫求见长孙无垢,将此事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她。长孙无垢听完之后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此事关乎国家未来之命运,我岂能坐视不理?”

于是,长孙无垢亲自出面主持大局,她以皇后的身份发布了一道旨意,对李行之老先生进行了隆重的追悼和表彰,并号召全国上下学习他的精神。同时,她也向陇右十族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只要他们继续坚定地站在变革的一边,朝廷就会给予他们最坚定的支持和保护。

这道旨意的发布无疑给陇右十族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着强大的后盾和支持。于是,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继续推动着变革的浪潮向前发展。

而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长孙迪、杨师道等人始终站在最前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与担当。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只要他们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岁月如梭,转眼间数年已过。在这片古老而深沉的土地上,一场由李行之老先生引发的变革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摒弃旧有的观念和习俗,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而长孙迪、杨师道等人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英雄和楷模,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陇右,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悄然成为了窥探大唐盛世辉煌的一扇窗。长孙无垢的目光,穿越岁月的长廊,落在那些自秦王府起便并肩作战的老友身上,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岁月如梭,曾经怀揣天下的壮志豪情,如今还能在几人心中熠熠生辉?房杜,便是那少数坚守初心的灯塔。

“你忧虑的是,恪儿是否会按下那篇文章的发布键?”长孙无垢的话语中藏着深意,善始者众,而能克终者寥寥,朝堂之上,她的位置,是智慧与坚韧的见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