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抱着五件衣服,气势十足地返回木器店,一路上还没领到工装的工人,全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

关胜达高兴坏了,嘴巴都快咧到后脑勺,呼啸的北风大口大口往肚子里面灌,可就是合不拢嘴。

心中念着赶紧回到店里面,换上这崭新的衣服,两个人的脚步越来越快。

“师兄,师兄,衣服拿回来了。”

关胜达人还没进木器店,就已经大声嚷嚷起来,幸好店里这会儿没顾客。

“来,高大姐,咱分一下吧。”

马大同接过衣服,其中一件明显偏小一些的衣服,拿给了唯一的女性高桂红。

在这个以绿,蓝,黑,灰为主的年代,普通人的衣服没什么太大的花样,而结实耐磨的工装变成了一种新时尚。

几个人交替着去二楼换好衣服,瞬间屋子里面都成了蓝色工装的世界。

工装的型号明显要比本人大一些,即使是里面穿着冬天的棉衣,也能够套进去,反而因为宽松的裤腿,不显得那么臃肿。

高桂红虽然年纪不小了,可还是免不了爱美的心态,拿着一块小镜子,正自顾自照着。

马大同拍了拍手,将他们召集起来,“好啦好啦,咱们开个小会。”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统一工作制服只是咱们合营后的第一步,接下来了还会有一系列举措实施。明天下班后,大伙先去食堂吃饭,晚上咱们厂组织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

“能看电影了?”

“是什么电影呀?”

一听说放电影,所有人都是目光闪烁,真是惊喜不断。

“好电影,《平原游击队》。”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一部抗日战争的电影,除了高明启以外,其他人都在脑中畅想,这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高明启并没有看过原电影,他还是从连环画中了解的这个故事。

这年代的许多老电影,今后都被制成了连环画,甚至还有直接将电影画面作为连环画的画幅,也叫电影连环画。

高明启看过不少这样的连环画,就像是把电影镜头一帧一帧拷贝下来,直接印刷打印。

新工装的新鲜劲还没有过去,几个人又讨论起电影来,虽然他们都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已经开始回忆起以前看过的游击队电影。

这年代流传最广的,就是以前游击队打小日本的故事。

马大同没和他们一块闲聊,他把高明启叫到一旁,向他说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小高同志,我听林师傅说,你是小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现在有这么个事,你听听看愿不愿意参与。

咱们厂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各项工作都已经展开,上级领导要求厂里的职工和干部报名参加文化学习,你想不想报一个职工夜校。”

马大同说的便是夜校,夜校在中国,至少得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世纪之初,便有乡间士绅筹备夜血统,教普通人认字,写信,还教算数,盘点账目之类,这就是夜校最初的样子。

后来,属于工人农民的夜校也出现了,专门面向工人和农民。

在解放后,这类的夜校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中最红火的,就是帮助普通民众的扫盲班。

在扫盲班之上,还有更高层次的文化学习班,中学班和夜间大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