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一步又是多少呢?”魏昂还是很困惑,但他不好意思说。只能根据根据自己理解,自己一步大概在一米三四的样子。后世一亩地是666.7平方米,换算过来,战国一大亩也就相当于后世0.6-0.7亩。这中间多少有些误差,但应该大差不差。魏昂心里也大致有了个数。
“那大亩之田多,岂不是说明国力强盛?同样一亩地,大亩几乎是小亩的一倍有余。”魏申倒也不纯是个纨绔子弟,很快听出了其中的道道。
“大亩之田确与国力相关,但也不全是如此。就拿韩国来说,虽然全是大亩之田,但其疆域太小,土地太少,国力就远不如小亩之田的齐国。而国家强盛与否,农耕只是一个因素,政务,兵甲无不是重要原因。”商鞅回答道。
“确实如此。但你我眼前之田俱是大亩之田,如此阡陌纵横,方是我魏都气象。”魏昂反倒感慨起盛世景象来了。
“这其中李悝先生居功至伟,正是在他变法之下,文侯才颁布法令,下令开阡陌,练武卒。鞅实心向往之,可就不知我的文侯在哪里。”提到自己的偶像,卫鞅也跟着激动起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国君,他的名字叫秦孝公。”魏昂心里偷笑道。
“至于这个石,那就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了,还是让人取来给两位公子一观为好”卫鞅说完就让农人去粮仓去取标准石斗。
农人却取回了大小各异的三个圆桶。
“亩有大小亩,这石却分多值石。官府在收粮食的时候,因粮食各有不同,石也各有不同。”卫鞅顿了顿,继续指着眼前的圆桶说到:“这大的便是量粟之石,一石合十六又三分之二斗;中等的则是量麦之石,一石合十五斗;至于这最小的则是量米之石,是专门测量脱壳之后的粮米的,一石合十斗。还有一种更大的量稻之石,这里却是没有,因这附近并无水稻种植,只有南边的诸郡粮仓有。这水稻收割不同粟米,是连着茎秆一同收割,故而一石竟有二十斗之多。”
魏昂这下是真长见识了,前世的时候,就记得关注“石”字的读法了,那能知道光一个“石”还能有这么多种。不得不说,古人在这方面还是考虑周全啊。
还是一样的问题,魏昂根本算不出来一石有多重。卫鞅估计也看出来了,于是又让农人装满圆桶,让两位公子来感受一下重量。
魏昂去搬了搬,发现三个圆桶,装满粮食对自己来说都不算费力。最大的圆桶,也就是一石粟,大概也就70-80斤左右。最小的量米之石,则是只有40-50斤左右。
“好叫两位公子知道,李悝先生曾经算过,五口之家,正常食粮应当在九十石左右。而五口之家,百亩之田,只要不是遇到饥荒灾害,正常年景,交完税租,多少还会有些盈余。”卫鞅继续补充说。
旁边的老农听到这儿,脸上显出不忿之色,但还是没说什么,只是低声咕哝了一句。
“算下来,这样每口人每天也就一斤不到粮食。难怪这个时代的人,只吃两餐。哪是什么过午不食,不过是食不了罢了。大家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啊。”魏昂脸上也露出忧色。
魏申却已经不耐烦了,大致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他就没什么继续了解的兴致了。在他的催促下,三人也就上马继续向前,去找合适的露营之地。
走了一段距离,身后传来了农人劳作时的歌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