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禹醒醒,匪兵杀过来了,快醒醒,赶快逃难!”一位老儒声嘶力竭地拍打着一名昏迷的少年,声音中饱含着焦急与恐惧。

泊禹猛地惊醒,只觉头痛欲裂,耳畔的喊杀声与马蹄声令他胆战心惊。他茫然四顾,天空中乌云密布,硝烟弥漫,一切都显得那般陌生而可怖。

“此地何处?我怎会置身于此?”泊禹心中满是疑窦。

泊禹无暇多思,紧紧攥住老儒的手,随他拼命奔逃。此刻的他,头昏脑胀,双眼难以睁开,然而心中却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必须尽快逃离此地。

在奔逃途中,泊禹不断回想方才发生的一切。

他忆起了那个老道,忆起了他所售卖的那些奇异竹简,还有那上面用先秦小篆刻写的“千载真修”四字。

他不知这些与自己的穿越有何关联,但他感觉,这背后定然隐藏着莫大的秘密。

终于,他们跑到一个岔口,难民被分为两拨。伊川先生拉着泊禹刻意挤入人少的那一波,身边尽是老弱妇孺,匪兵径直杀向了青壮年居多之处。

他们奔逃了不知多少路程,直至身后的喊杀声渐远,眼看后边的匪兵不再追来,众人才停下脚步,原地休整。

此时,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大地之上,映出一片凄凉之景。

伊川先生望着泊禹,气喘吁吁地问道:“小生,你这一路逃难,这竹简从何而来?”

泊禹这才察觉,自己手上仍拿着那与老道所送一模一样的竹简。

泊禹只觉得头疼欲裂,思绪渐渐回到了遇见老道的那一刻。

泊禹,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即将年满二十岁的文玩爱好者,在一次古文集会中,偶然邂逅了一个奇特的摊子。

在集会的一个僻远角落,坐着一位老道,他卖的并非五帝钱、雷击木之类的常见物件,而是一捆捆明显上周才现世的手工竹简。

泊禹走上前去,轻声问道:“道长,您这卖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老道长答道:“小友眼光不错,你觉得我今日篆刻之物与那些年代久远的东西相较如何?”

泊禹笑着回应:“不过是一群附庸风雅之人追寻那些上了年头的死物罢了。”说罢,便打算伸手去拿其中一捆。

老道长随即阻拦,和蔼地看向泊禹,“卖货之前,不如我送你一道真言符箓如何?”

泊禹心中疑惑,莫非老道觉得自己有缘,还是料到自己看过他的东西就会离开?

随即,在泊禹疑惑的目光下,老道长掏出了他的所赠之物,并非众人熟知的黄纸,而是一个龟甲,上面用先秦小篆刻写着“千载真修”四字。

泊禹打趣地问道:“莫非您老是南华仙人不成。”

老道长开心地笑道:“没想到小友如此年纪,居然有如此见识,还知晓南华仙人的传说,怪哉,怪哉。你我甚是有缘,不如就拿这捆竹简吧。”

随即,老道长从袖口抽出了一份竹简出来。

泊禹在接收之时问道:“道长,这得多少钱合适?”

老道长一看交易已成,随即答道:“万千犁庶笑开颜即成。”

泊禹打断了回忆,瞧了瞧竹简内容,观其文章,乃是庄子书外篇《说剑》的精简版,却少了庄子独有的故事性,化作了一篇犹如议论文般的东西。

伊川先生接过竹简,看罢,不禁大喜:“自此地兵乱以来,我许久未曾读过文章了,今能见到如此富有智慧的规劝之文,着实不易啊!”随即,便将此竹简归还于泊禹。

泊禹接过竹简后,心中一阵颓丧。他想到自己在原本的世界,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如今却来到这陌生世界,一切皆变得如此艰难。想到此处,他不禁嚎啕大哭起来。

伊川先生见此,心中亦不免感慨。他忆起自己的儿子,在这乱世之中丧生,而泊禹的遭遇令他心生一丝怜悯。

不多时,伊川先生拍了拍泊禹说道:“小生,一同向东逃吧,我识得一好友,如今应当还在镇海侯府任中郎将,战火尚未烧至那里,趁着我们尚有气力,前往那儿吧。”

泊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毅。心里念叨自己必须在这个世界存活下去,寻觅回去的办法。

寒冬降临,路上匪兵已然不见踪迹。

他们路过一小镇,名曰长甘。此时,小镇笼罩于一片白雪之中,屋顶上、树枝上皆堆积着厚厚的雪。

于郊野,泊禹捕获一条冻僵的大蟒蛇,伊川见之大叫:“娃啊,此乃化龙之物?天生地养,存活至今已然不易,不可加害。”

泊禹淡然道:“先生可知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

伊川答曰:“未曾听闻。”

一路上的饥寒交迫,让泊禹学会了食用各种可食之草。他边扒蟒蛇皮边思索,莫非阴符经只是借用上古黄帝之名所著,实则真乃苏秦所写。

在伊川先生的一声声叹息之中,泊禹寻得一个大竹筒,伊川随即问道:“小生,此乃作何之用?”

泊禹不知此时的中土世界与他熟悉的华夏世界有何差异,为免横生枝节,遂道:“老先生,我在制作一把二弦弓琴,相传大禹后代依据天地阴阳二气的感悟所创,遂名为嵇琴。”

在伊川先生的一声声赞叹之中,一个极其考验使用者的二胡便制作完成了。

泊禹试了试音色,似可操作,遂拉了一曲《秦王破阵乐》,博得伊川先生的连连称赞。

伊川先生道:“我自去年辞别礼乐,如今又得仙乐鸣于耳。小生,此曲何名?我为何于《乐经》中未见?”

泊禹脑筋急转,随即开口道:“先生,我有感而发,此曲名为《武王破商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