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荀林父立即下令,派出一支兵马速速去接应赵旃。
楚国令尹、楚军军师孙叔敖一直密切关注晋军动向直,尤其是当楚庄王的部队出动后,谨慎的孙叔敖更是下令全面加强戒备。
于是,奉命前去接应赵旃的晋军刚一出营,就立即被楚军发现。孙叔敖得报后,果断下达命令:
大王已前去追敌,仅带左广护卫。晋军已经出动,大王犯险,兄弟们,为了大王的安全,我们当迅速主动发起冲击。兄弟们,跟着本令尹,冲啊!
在这里,孙叔敖发布的战场动员是这样的:“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
孙叔敖的意思的,就是与其让敌军先迫近我军,不如我军主动迫近敌军。从中可见孙叔敖的战术修养。
当然,孙叔敖并不知道晋军出动的目的只是来接应一个叫赵旃的晋军愣头青将领,看到晋营兵马出动,孙叔敖想当然认为晋军已经全线出动发起了进攻。
在楚庄王只身犯险的情况下,孙叔敖作为军师,果断发布了全军进击的命令。
正是这个阴差阳错的误判,导致了一个无比正确的战役命令,使楚军在第一时间就赢得了这场战役的主动权。
楚军将士早就按捺不住了,孙叔敖一声令下,楚军全线压上,黑压压一片迅速冲向晋营。
晋军顿时大乱,对晋军将士们来说,这是一场根本没有列过阵、也根本未作过任何准备的战役!
晋军将士哪里曾想到过,自己这边领导们还在研究该不该打,那边敌人如狼似虎地就扑过来了。
荀林父大急,情急之下,也忘了自己是中军元帅,是要对整支晋军部队数万将士负责的当时最高指挥官!
见楚军将晋军砍得人仰马翻,中军元帅荀林父居然下了一个命令:兄弟们,别玩了,快跑啊。
往哪里跑?
当然是往晋国家乡跑,但晋国在黄河西边,那大家都往黄河边上跑。
于是,荀林父的命令又加了一条:先渡过河者有赏。
晋军那是十万之众,一时哪能渡得了河?
如果荀林父正常一点,不需要他是什么名将,哪怕是一般的将领,在晋军突遭袭击的状况下,头脑冷静,指挥将士抵挡一阵,然后再有序撤退,凭晋军的战斗素养,应该不会遭致惨败。
但荀林父的格局,就是他只想到了自己的中军部队,那是他的部队。他想要保的是自己的部队,其他的什么上军下军,那是人家的部队!
荀林父的这个命令,本意是让自己的中军迅速撤退。
这当然是一个发昏的命令!晋军此时哪还分什么上中下三军?人人争先,个个恐后,生怕渡不过河去。
中军佐先縠是第一个逃跑的,别看他的父亲是威震江湖的一代名将,他也是把干掉楚军叫得最凶的一个,但真的打起来了,他就成了先跑跑。
好嘛,主帅下令逃跑,领导带头逃跑,晋军谁不跑谁傻瓜。
晋军渡河而来,当然是准备了渡船的,也安排了部队负责全军渡河的。
但由于晋军败兵排山倒海般过来,负责渡河的将领一看,这全乱了套,忙命令:快快,我们自己先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