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长官,我想先谈谈我的看法。”崇宁知道这次是展现自己的绝佳时机,如果错过这个场合,自己也许还要在基层摸爬滚打很久才能出人头地,当然也可能就此埋没。作为从21世纪穿越而来的军官,崇宁可不想就做个路人甲。
“好小子,那你就来说说。”刘军长正好有心考察一下这个身上有些传奇色彩的士兵。而崇宁身边的连长、营长们却表情复杂,他们不知道这个两天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兵能讲出啥来。
“禀钧座,我军此次劳师远征,初战告捷,说明我们具备与日寇一战的实力。但此次获胜也有侥幸的成分。一是战斗开始前,日军并没有料到我们已经张网以待,属于仓促应战,犯了轻敌冒进的兵家大忌;二是日寇北进的战略意图比较明显,主要是策应华北派遣军占领津浦路沿线,打通南北大动脉,但从华中方面投入北上的兵力看,严重不足,仅属于战略佯动层面,而且进攻意志并不坚决;第三,从我第五战区层面看,我军属于内线作战,便于兵力调动和相互支援;第四,我军作为李长官的嫡系部队,此次是首次参战,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士气可用。但我们也要清楚,李长官让我部位江淮地区作战的主要企图,应是牵制日军华中派遣军不能北上,而且当面日军装备兵员均优于我军,打阵地战、消耗战得不偿失,如果把人拼光了,则会陷入人地皆失的境地,就完不成阻敌北上的目的。”崇宁一口气把敌我形势和对上级作战意图的理解都讲了出来。
“好!”刘士毅带头鼓起掌来。在场的人应该都没有想到一个上等兵竟然能看问题看到如此透彻。
“崇宁,你刚才说日军此次作战是战略佯动?何以见得?”刘士毅一方面是想再考考崇宁,一方面也却有困惑。
“此次张八岭和自来桥方向,虽然几乎同时与日寇交战,但日寇仅有大队规模,而且相互直线距离30公里,却没有任何战役配合,而且交战中即使面临进攻受阻或前后夹击的危局,日寇均未得到飞机和重炮的支援,可见日军北进准备并不充分。此外,我听说日军大本营对是否扩大对华全面战争,尚在争论中,而且苏南浙北的国军仍在坚持游击,日寇大部还不能渡江北进。综上所述,我认为此次战斗仅是日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崇宁讲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好,那你再讲讲我们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刚才崇宁的回答,有理有据,让大家心悦诚服,苏祖馨不禁还想听听崇宁对下一步行动有什么想法。
“我认为,当前淮河以南,仅有我一军之力,兵力仅与日军一个师团相近,火力相差悬殊。正面较量,虽然能阻挡一阵,但要完成战区的战略意图,则应从长计议。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用力:一方面加紧阵地勘察,利用皖东山区丘陵河湖密布的特点,选择最佳位置构筑起多道防御阵地,例如沿公路、铁路和河流等日寇日后进攻之最佳路线重点设防。另一方面,要敢于化整为零,组成数支甚至数十支精锐小队,昼夜不断轮番袭扰日军,让日寇既不能安心部署下一步进攻,又得不到充足的修整,把敌人彻底扰乱拖垮。第三个方面,就是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战区内民众做好坚壁清野的准备,让日寇杀人找不到人,抢粮见不到粮,让他们变成聋子瞎子,而我军则可以依靠民众得到兵员和物资等各类补充。”
“妙计,真是妙计。”在场的将官们纷纷为崇宁的计策点赞。而凌尚武、冷岩、陈贵东他们则是差点惊掉了下巴,因为他们向来只管听令行动,从来没想过这么高层面的事。
“你刚才讲到精锐小队,什么是精锐小队?应该怎么编配人员?”苏祖馨问到,显然他更关注具体操纵层面的事。
“自古以来,军队中就有挑选精干兵士组建精锐小队,执行特种任务的传统。例如,周朝的虎贲军,战国时魏国的魏武卒,秦国的铁鹰锐士,三国时曹魏的虎豹骑,吕布的陷阵营,唐太宗的玄甲军,岳飞的背嵬军,蒙古的怯薛军等等。”其实,崇宁的知识库里,对于后世的特种部队更熟悉,例如美军的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英国特种空勤团,俄罗斯的阿尔法和信号旗,以色列的沙漠野小子,中国的猎鹰、雪豹等等,但为了不过多暴露跨越时代的军事知识,只能选取一些中国古代军队的例子。
“当前整体看,我军与日寇在兵员素质上有一定差距,正面硬扛肯定要吃亏,但是从装备上看,我军的英法系武器与日军差距并不大,甚至有些还优于日军,只要我们遴选少数适应山地作战的官兵,集中配备自动武器、狙击步枪、迫击炮、掷弹筒和便携式战防炮等武器,组建一些10人左右的精锐小队,选择日军的巡逻队、兵站、运输队、独立据点等弱处开刀,就能造成局部的兵力和火力优势,采取游击战、速决战,就能积小胜为大胜,把日寇拖垮在江淮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崇宁用简短的话语为各位将官们勾勒出一副令人憧憬的非对称战争画卷。
“嗯,小伙子不错,还有你的装甲车。”苏祖馨对自己的这名有意思的士兵越来越满意了。
“对了,小伙子,你为什么会操作日军的装甲车?”刘士毅问出了大家都纳闷的问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