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爱会让人忘记了照镜子
爱是基于理解和尊重存在的,一直试探底线时,理解和尊重消失了,爱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在情感的世界里,理解与尊重如同基石,支撑着爱的大厦。倘若一方不断地触碰另一方的底线,那原本坚实的基石便会出现裂缝,最终导致爱的崩塌。
倘若你走进了我的内心,你会发现璀璨的外表下,充满了疮痍,但疮痍处提供了土壤,就像尘埃中开出一朵花时,隔壁的小草也会欢欣呐喊。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秘密花园,表面上或许繁花似锦,然而深入其中,却可能布满伤痕。那些曾经的伤痛和挫折,成为了心灵深处的疮痍。但奇妙的是,这些疮痍之处,也能孕育出希望的种子,如同尘埃中绽放的花朵,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与感动。当这一丝生机出现时,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被感染,就连隔壁的小草也会为之欢欣鼓舞。
爱情是 1~正无穷大,工作是 0或 1,两者永恒相乘,乘积就是心情的健康状态。爱情在生命中的分量犹如一个变量,它可以从细微的 1开始,无限地蔓延和生长。而工作,则更像是一个二元的选择,要么成功(1),要么失败(0)。这两者相互交织,影响着我们心情的健康。当爱情美满,工作顺利时,心情的健康指数便会达到一个高峰;反之,若爱情受挫,工作不顺,心情则可能陷入低谷。
曾经爱的时候有多么轰轰烈烈,分开的时候就有多么难过,终究是咎由自取。回忆起往昔那炽热的爱情,每一个瞬间都仿佛燃烧着激情的火焰,心与心紧密相连,誓言如同繁星璀璨。然而,当缘分走到尽头,那份曾经的热烈瞬间化作刺骨的寒冷,心碎的声音在寂静中回响。这一切的痛苦,或许是自己当初过度投入、盲目付出的结果,是自己在爱情中失去了自我,才导致了如今的狼狈收场。
曾经对于对方的好拉高了对方的感觉阈值,对方跟不上自己的思想时就会患得患失地作妖试图引起你的注意力,因为他们笃定你不会离开,对他们有依赖感,可以把你当成一个备胎,外面玩的累了也可以回到你的身边寻求温暖的怀抱。你全心全意地付出,将对方捧在手心,给予无尽的关怀与宠爱。然而,这种过度的好却让对方变得麻木,不再珍惜你的付出。当对方无法跟上你的思维节奏,无法理解你的内心世界时,他们不是努力去追赶,去沟通,而是选择以一种幼稚的方式来寻求关注。他们仗着你的深情,肆意妄为,将你视为可有可无的备胎,只在需要安慰和依靠时才想起你的存在。
终究是自己给的爱甚至让对方忘了照镜子,自以为的真心换真心,可以一起走很远很远,在对方眼里其实只是离开了你之后自己可以过的更好,毕竟在对方看来你付出的时间也好,精力也好,都是因为对方的魅力吸引到了你所致的,你以为的同频,在对方看来却是与其聊那些深度话题,碰撞那些思考的火花,远不如聊聊吃了么,喝了么,宝宝,抱抱,亲亲来的有价值,甚至会认为是你离不开对方。
你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期待着与对方携手走过漫长的岁月,坚信真心能够换来真心。但对方却将你的爱视为理所当然,从未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眼中,离开你是一种解脱,是追求更好生活的开始。他们自负地认为,你的付出皆是被他们的魅力所驱使,而忽略了你在感情中的真心与努力。对于你所追求的深度交流和精神共鸣,他们不屑一顾,认为那些表面的甜言蜜语和亲密举动才是爱情的真谛。他们误以为是你离不开他们,却未曾意识到,是你的爱让他们变得盲目和自大。
于是,彼此开始冷战,都想静静。冷战的气氛如寒冬的冰霜,让人不寒而栗。对于习惯了断崖式分手的你而言,这次随着年纪增长,想着应该听取各方意见,寻求通过沟通来有效处理关系的方式。你只想多给对方一次机会,努力挽回这份关系。作为受害者的你,怀着一丝希望,放下了骄傲与自尊,向施暴者主动沟通。你小心翼翼地询问对方是否因压力导致感情生变,表达愿共同成长克服困难。你每日都结合对方当下的困境为其出谋划策,努力扮演贴心爱人,提供情感慰藉。可你深知那些流于表面的人间八卦、吃喝玩乐和插科打诨只是短暂的绚烂,相互扶持成长的关系才是最佳。但对方却说:“不行,你不能限制我对于新鲜感的追求。”你满心不解,明明自己如此用心,对方却这样回应。对方接着道:“我很享受这种对于我们关系边界的试探。”你虽困惑不满,但想着或许是对方太爱自己所以害怕失去才反复试探。当对方说“如果你愿意原谅再给一次机会那就会好好对你”,此时,善良的你仍为对方找借口,觉得是太在乎才如此。所以当对方表示求原谅并承诺会好好对待时,善良的你选择了相信和包容。
结果,还没过几个小时,那个夜晚,你的心再次被狠狠地刺痛,当你试图与对方深入交流时,对方先是故意不接电话,随后态度骤变,话锋直转急下,说自己爱上了其他更加喜欢聊那些表面话题的新鲜人类,你难以置信,你问了对方是否认真,毕竟潜意识中是希望再给对方一个机会好好开始的,得到的却是肯定的回答,而且对方说绝不会拿此事开玩笑,因为平时就跟你聊天时感到压力巨大,已经忍受很久了,一直成长真的很累,你问对方为什么不早说清楚,对方说怕伤害你所以没有选择说出来,今天之所以摊牌是因为心动对象的一句撒娇就决定向你摊牌彻底分手,还厚颜无耻地承诺若与新欢不合适会回来找你,并且依然说着流于表面的情话,说着祝福你找到真正适合你的人,于是,你决然地抽离这段感情,不再给对方任何机会,这一瞬间,你彻底清醒,明白了对方不懂你,而且从未真正理解和珍惜过你。
所幸,最后没有同样流于表面的祝福,而是希望对方发烂发臭,毕竟,辜负真心的人原本就应该吞一千根针,后来,过了很久,时光流转,当对方在新的感情中受挫,人家新欢玩腻了之后一脚踢开了这个没有价值的东西,对方被无情抛弃了,此时,对方开始慌了,才如梦初醒想起你的好了,然而,一切都已太晚,因为潮水褪去之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是你给的爱让他迷失了自己,已无法再找回曾经的温暖。
第二部分:杀不死自己的终将使我强大
静心读书,内修好过追求喧嚣,潜心创作,随口说一万字不如精心打磨 100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无法长久逃离到远方,就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吧,见证那些琳琅满目,感受那些世事变迁,把自己代入进去,在体验中成长,在荒芜中盛开。
读书,宛如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是对内心世界的悉心滋养。在这喧嚣繁杂的尘世中,静心读书能让我们远离外界的纷扰,寻得一片宁静的心灵净土。每翻开一本书,就如同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里面充满了无尽的智慧和深刻的情感。潜心创作,则是将内心的感悟与思考,通过精心雕琢的文字呈现出来。随口而出的万语千言,往往如过眼云烟,难以留下深刻的痕迹;而精心打磨的百字真言,却能字字珠玑,触动人心。
即便我们无法长期逃离现实,奔赴远方去亲身领略那广袤天地的奇妙,但每天抽出短短半小时沉浸于书海,亦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拓展。在书中,我们能目睹历史长河中的波澜壮阔,感受岁月的沧桑变迁。无论是王朝的兴衰更替,还是英雄的壮志豪情,都能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还能走进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他们的人生起伏。将自己代入其中,我们能够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心灵在这丰富的体验中逐渐成长。即便身处荒芜的困境,书籍也能如明灯般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逆境中绽放出绚烂的精神之花。
陌生的环境中不需要陪伴,只需要变强,我举个例子,陪伴都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才需要的,比如说两个人连饭都吃不上时你会希望旁边有个人和你抢饭吃吗?自然是不希望的,那个时候你只想变强,得到更多的饭。
当我们置身于陌生且充满挑战的环境时,生存和发展无疑成为了首要的任务。想象一下,身处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周围的一切都是未知,资源稀缺,危机四伏。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陪伴变得微不足道,甚至是一种负担。就如同在饥饿的边缘挣扎,生存都成了问题,哪还有心思去渴望陪伴。此时,唯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拥有获取更多生存资源的能力。因为只有强大,才能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立足,才有机会摆脱困境,求得生机。
就像在极度贫困中,两个人都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每一口食物都关乎生死。这个时候,谁会希望身边多一个人与自己争夺那有限的食物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满心所想的,只有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确保自己能够活下去。这种对生存的强烈渴望,会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只为了能够在这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任何感情本质上都是势均力敌,吃不饱饭时就想着吃上一顿饱饭,然后这个时候吃饱了,就开始饱暖思淫欲,寻求心灵的慰藉,当每天吃饱饭已经不成问题时,就会想着怎么占有更多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等到再高一个层级,就会想着怎么让自己的生活颗粒度更高,说白了,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阶部分,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精神追求层面,最后话说回来其实没胃口就是平时吃多了,失眠就是平时睡多了,伤心就是平时太闲得慌了给予别人的爱太多了,期待值太高了。
在人类的需求层次中,最基础的无疑是生存需求。当一个人连温饱都无法满足时,满脑子想的只有如何获取食物,解决饥饿问题。一旦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不再为饥饿所困扰,人们的欲望就会自然地升级。当肚子填饱了,生活安稳了,内心就会萌生出对情感的渴望,希望能有心灵的慰藉,渴望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当这种情感需求也得到满足,每天都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人们又会将目光投向物质的追求。想要拥有宽敞舒适的房子,便捷豪华的车子,丰厚的财富,优秀的孩子。这些物质的追求,成为了人们新的奋斗目标,是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当物质层面的需求都得到充分满足,人们便会向更高的精神层面迈进。渴望在社交场合中展现自己的魅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期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让生命焕发出独特的光彩。这便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阶部分,是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和情感需求后,对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时候我们会出现一些负面的状态。比如没胃口,这往往是因为平时过度饮食,让身体对食物失去了兴趣和欲望;失眠,可能是因为平日里作息不规律,睡眠过多或过少,导致生物钟紊乱;伤心,则常常是因为在感情中投入过多,期待过高,当现实与期待相差甚远时,内心便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和失落。所以,保持适度的需求和期待,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衡和美好。
萨特曾经说过,“你眼中的自己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如何解读呢,简单来说你看到什么就说明你越重视什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是认知层级水平的不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的认知层级都有所差异。对于任何一个人的同一个行为,在不同人的眼中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就如同那句经典的话: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文化素养以及思维方式等,都塑造了其独特的认知模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