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得知此事后,心中无比担忧。她深知曹丕的雄才伟略,但也明白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曹植和曹彰虽然有错在先,但罪不至死。若是曹丕借此机会将他们二人铲除,难免会落得个残害兄弟的恶名。
她思虑再三,决定冒险进谏。她来到曹丕的书房,语气柔和却坚定地说:“大王,您如今已是一国之君,一言一行都关系着魏国的未来。曹植和曹彰固然有错,但罪不至死。您若真要杀了他们,只会让天下人寒心,也会让您的皇位蒙上阴影。”
曹丕听完甄宓的话,沉默了许久。他看着眼前这个聪慧美丽的女子,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他知道,甄宓是为了他好,是为了魏国好。
“宓儿,你说的对。”曹丕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了自己的私仇,而损害了魏国的利益。”
最终,曹丕并没有杀害曹植和曹彰,而是将他们软禁起来,对外宣称二人因病无法理事。这场兄弟阋墙的危机,就这样被曹丕巧妙地化解了。
甄宓在这次风波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曹丕的更深信任。曹丕也意识到,自己能够拥有今日的成就,离不开身边这位贤内助的支持。
平定了内部纷争后,曹丕的目光转向了外部。北方依然是那个强大的敌人,而南方,也开始蠢蠢欲动。如何平衡内外,成为摆在曹丕面前的一道难题……
曹丕平息了兄弟间的争斗,将曹植和曹彰软禁,对外宣称二人抱恙,暂时无法理事。这场风波看似平息,实则暗流涌动,朝野上下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解决了内部隐患,曹丕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外部的威胁。北方,鲜卑和匈奴等游牧民族依然虎视眈眈,不断骚扰边境;南方,孙权占据江东,对中原之地也充满了野心。
“仲达,如今我魏国初定,内忧外患,该如何应对?”曹丕坐在御书房中,眉头紧锁,向一旁的司马懿问道。
司马懿沉吟片刻,拱手答道:“大王,臣以为,当先南后北。”
“为何?”曹丕有些不解。
“大王请想,北方虽强悍,但多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难以构成根本威胁。而南方孙权,占据长江天险,兵精粮足,且其人心怀叵测,若让他坐大,必成我大魏的心腹之患!”司马懿语气沉稳,分析得头头是道。
曹丕听完,心中豁然开朗。司马懿说得没错,孙权才是最大的威胁。他想起当年父亲赤壁之战的惨败,心中便燃起一股怒火。
“仲达所言极是!只是,如今蜀汉占据荆州,与我大魏隔江对峙,我军若要攻打东吴,必先解决蜀汉,否则腹背受敌,恐难取胜啊!”曹丕担忧地说道。
“大王不必忧虑,臣以为,蜀汉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其君主刘备仁义之名过盛,优柔寡断,难成大事。而其军师诸葛亮,虽足智多谋,但毕竟年轻,缺乏实战经验,不足为惧。”司马懿自信地说道。
曹丕点点头,心中已有决断。他深知,要成就霸业,就必须果断出手,消灭一切敌人!
“传令下去,召集文武百官,共商伐蜀大计!”
曹丕的一声令下,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争执不休。
支持者以司马懿为首,他们认为蜀汉偏安一隅,刘备年迈,诸葛亮年轻,正是伐蜀的最佳时机。反对者则以老臣华歆为代表,他们认为魏国初定,应该休养生息,不宜轻启战端,更何况蜀道艰难,粮草运输不便,贸然出兵,恐怕得不偿失。
曹丕端坐龙椅之上,听着朝臣们的争论,一言不发。他明白,伐蜀的确存在风险,但机遇与风险并存,若是错过这次机会,等蜀汉缓过气来,再想攻打就难上加难了。
“陛下,”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曹彰站了出来,他身披铠甲,声如洪钟,“臣弟愿领一军,为先锋,直取汉中!”
曹彰是曹操的第三子,以勇武著称,素有“黄须儿”之称。他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不少武将的附和,纷纷请战。
曹丕心中暗喜,他知道,曹彰勇猛无比,有他作为先锋,定能势如破竹。然而,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问道:“子文,你以为如何?”
曹丕口中的子文,指的是他的弟弟曹植。曹植文采斐然,是曹操最宠爱的儿子之一,但与曹丕的关系却一直十分微妙。
曹植此时也站了出来,他先是向曹丕行了一礼,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臣弟以为,兄长所言甚是,蜀道艰难,粮草运输不便,贸然出兵,实为不妥。”
曹彰闻言,顿时怒火中烧,他瞪着曹植,大声说道:“子建,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曹植丝毫不惧,他直视曹彰,反驳道:“三哥此言差矣,我只是就事论事,何来长他人志气之说?难道三哥忘了当年父亲赤壁之战的教训了吗?”
曹彰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曹丕挥手打断。曹丕的目光在曹植和曹彰之间来回扫视,心中暗暗思忖。他知道,曹植此举并非真的反对伐蜀,而是想借此机会,打压曹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好了,此事朕已有决断,”曹丕最终做出了决定,“传令下去,大军即刻集结,目标——汉中!”
曹丕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魏国的未来,更关乎他能否真正掌控天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