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魏国求贤令席卷天下,惊动南楚朝堂。
一日朝会,楚王目光扫过群臣,问道:“近闻魏国求贤令一事,众卿以为如何?”
这时,一位大臣出列,声音中带着一丝轻蔑:“臣闻平城一役,魏王深受重伤,险些丧命,其昏迷之际,魏国朝野震动,人心不稳,其诸子之间时有争斗。如今魏王初醒,又急于发告求贤令,此举不过是魏王为了掩饰平城失利,意在稳定朝野人心,我王大可不必在意。”
“臣附议,平城之战,魏国可谓是精锐尽出,平城也不过区区几千老弱残兵,魏王亲自指挥,却中计兵败。由此可见,魏王虽有贤名,但其志大才疏,不足与谋也。”
又有一位大臣补充道:“臣还听说,此次魏国求贤令背后,乃是魏王昏迷之时,梦中得一猛虎,胁生双翼,向魏王扑来,说是飞熊入梦。更有传言说,魏王其苏醒当夜,星辰异象,三星汇聚于西南,有帝星出。不日,魏王便匆匆出宫向昔日老相国求教解梦,这才有了求贤令一事。”
“堂堂魏王,一国之君,竟然也信此天命星象之说,岂不让人可笑。”
闻听此言,朝堂之上君臣不由放声大笑。这时,楚王注意到满朝唯有一人沉默,与周围显得格格不入。
楚王目光洛在陈凌身上:“汗卿可有话说?”楚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大臣们也齐齐看向陈凌。
陈凌出列,行礼道:“各位大人,且不论魏国君臣如何?实则是魏国求贤令一出,便迅速席卷天下,天下名士必将闻风而动,云聚响应。昔日秦孝公举求贤令,得一商鞅而变法强国,由是弱秦变为强秦,进而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方今天下,五国相争,此正是用人之时。且人才者,不能为我所用,便被他国所用,被他国所用,便是资敌,资敌则敌强而我弱,此削彼长之下,强弱之势易也,我楚国又何以图强?”
“臣请我王,魏国举求贤令,我楚国亦可,我楚国当兴科举?”
此言一出,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大臣们无不震惊,面面相觑,齐刷刷看向陈凌。然而,立马就有人反驳道:“翰林大人所言无非四个字,选贤任能而已。而我楚国自有书院为国选拔人才,与科举无异,又何须多次一举。”
“众所周知,我楚国书院天下闻名,不说揽尽天下英才,也谓人才济济,天下的读书人莫不以进入书院为荣,其他四国加起来只怕也有不如。我大楚文昌武盛,位列五国之首,这正是我王重视人才,大力扶持书院之功。像陈大人这般年轻俊才,不也是从书院脱颖而出。”
陈凌,作为楚国书院的一名学子,心中自是感念书院培育之恩。但也同样清楚地知道,其书院背后所存在的问题。楚国书院看似公平选拔人才,但实际上却是被世家权贵所控制,天下寒门子弟难以进入书院学习,而入了书院背后若无权贵支持,也是很难入朝为官。
这也导致,南楚朝堂逐渐被世家权贵所主导,各方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和势力,相互倾轧,结党营私。
陈凌对此深感忧虑,深吸一口气道:“书院自然是人才济济,只是书院虽好,终究不能代表天下读书人。在说,书院教书育人,和我楚国兴科举,二者并无冲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