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昭的猜测是错误的。就在他与俞瑞雪谈话的同时,《儿童文学》的编辑组已经审阅到了最近几天的稿件。

九月初,其实是《儿童文学》审阅工作最繁忙的一段时间。作为一本主要面对低龄儿童、中学生的杂志,他们所接收到的大多数稿件来自于学生。

而学生最热情高涨的时候,自然是这刚开学没有考试压力的时节。

暑假的学生们还忙着玩耍,一开学,没有考试压力,却也玩不了手机电脑,成日里在学校闲来无事,自然就有大量的学生投稿。

稿件多,审批工作却简单了不少。

正如安徒生所说,儿童文学,不是简单地把儿童当傻子,扮演弱智的文学。孩子远比成人敏锐,他们看不懂复杂的情节,却能在文学作品中感悟到复杂幽微的人性。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相反,儿童文学对文字的要求极高。简洁并非简陋,这一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难如登天。

在漫长的公式化的语文教育体系下,学生的文字要么不明所以地华丽,要么急匆匆地追求讲述大道理。等他们乐于投稿给儿童文学时,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傲慢,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随手写下的东西就能满足编辑。

只需要读过第一段,大部分编辑就能给这样的作品判下死刑。稿件的激增,其结果就是过稿率低得惊人。

杨文泡好茶水,抱着沉重的心情打开邮箱,开始了今天的审阅工作。

《儿童文学》的审查很简单,三个阶段,初审复审加终审,稿件层层选拔,终审阶段由所有主要编辑共同参与审核,决定过稿名单。

杨文作为一个底层小编辑,终审的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只负责将那些一眼就知道不符合标准的作品剔除掉。

“再坚持几天就放国庆长假了。”

他对审稿这份工作没有什么激情。刚入职的时候每天读稿子不亦乐乎,时间长了也被数量极为庞大的劣质作品给洗去了激情。

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看稿子里有没有什么离谱逆天的情节,好分享给亲友图一乐。

他筛过几篇稿子,喝口温开水,又打开一封邮件。

“投稿了三篇吗?”

他扫了一眼作者的身份证号码,十七岁。又是小屁孩写的东西。不过,与别的稿件不同,这封邮件还标注了指导老师的名字。

虽然是个从没听过的名字,但好歹也意味着这篇稿子已经经过了一次审查,质量有所保证。

杨文提了提屁股,先打开了第一个附件。

“《小意达的花儿》,外国背景的故事......”

杨文有些不置可否。在童话这一领域,国内外有明显的差距。中学生受到影响以外国为背景很正常。

[“我的可怜的花儿都已经死了!”小意达说,“昨天晚上它们还是那么美丽,现在它们的叶子都垂下来了,枯萎了。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呢?”]

故事从小意达和一个学生的对话为开始,没有上来就写大篇幅的环境描写,就已经让杨文对它的期待提了一个档次。

在学生的口中,他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花儿们的舞会,还讲了几则小故事。

“还挺有趣的。至少对话不尴尬。”

很多稿件的人物对话笨拙得令人难以想象,那些作者把读者当傻子,也把编辑当傻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