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葬礼结束后回到家里,我做了一件又普通又特别的事情。这件事合理合法、很不起眼,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这些年来我也看过很多与死亡有关的真实故事或虚构故事,看到许多人在葬礼结束后打扫房间或者纵情大喊,却从没见过有人和我做一样的事情——
我在文具店里买了很多包书纸,然后把书柜里所有的书一本一本地包了起来。包书的时候,感觉心里很安静,什么都不用想。包完书,就继续做卷子。
现在想起来,一个人在缺少了家家的房间里包书,才是我独自参加的葬礼。因为我没有亲历家家离开的那一刻,所以就算摸到了冰冷的遗体与温热的骨灰瓮,就算懵懵懂懂地第一次参加了葬礼,就算亲眼见到爹爹(外公)的墓室被打开、家家的骨灰瓮被放进去,我还是有一种不真实感。然后回到家,感觉家里突然少了一个人,我该做卷子了,需要动脑子,却觉得脑子很乱。
包书则不一样,包书可以不动脑子,我只是安安静静地包着书,把它们码好,然后就接受了这件事——家家再也不会进这个房间了。
由此我也明白过来,原来是我弄混了葬礼的定义。并不是只有一大群人一起对着棺材或骨灰盒哭泣才叫葬礼。树葬、海葬、太空葬、骨灰钻石,也是葬礼。我独自在我和家家曾共同生活的房间里包书,还有其他一些人的纵情嘶吼或者打扫房间,依然是葬礼。不管这些丧葬形式是不是按死者的遗愿执行的,本质都与死者无关。葬礼是属于生者的仪式。
古代权贵的葬礼过分奢侈,每每还配以豪华的殉葬品甚至人牲,是因为相信存在死后世界,故而“事死如事生”。然而人对死亡的忌讳也是自古以来,可见“相信”还是没有战胜“恐惧”的本能。
但死亡又是一个悖论。人类的求生本能告诉我们,死亡是痛苦的、可怕的、未知的,还为它描绘了很多地狱、轮回之类想象图景。可这世界永远是属于生者的世界,这世上没有人真正死过。死亡,这件从没有人真正经历过的事情,对每一个生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经历了家家的葬礼和我独自举行的“葬礼”,后来又陆续经历了其他一些长辈的葬礼后,我渐渐明白,对这个永远属于生者的世界来说,死亡的意义其实并不是疼痛、恐怖或未知,而是失去。
这失去无法挽回,因此也经常让人难以接受。所以葬礼的意义是告别——接受失去。
那么告别又是为了什么呢?大概就是我很喜欢的小说《银河英雄传说》最后一卷的那句话:“对残存下来的人而言,旅程仍然要继续下去。”
告别之后,才能继续前进。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