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中原的天空如同被乌云笼罩,动荡与血雨腥风席卷整个江湖与朝堂。明教的势力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势如破竹,几乎占据了江湖一半的版图。随着明教的名声愈发响亮,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加入,教中更是汇聚了各大高手,声势滔天。然而,这股力量也让许多人心生忌惮,明教逐渐被冠上“魔教”的恶名,江湖上对其猜疑、恐惧日益加深。
而在朝廷之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权力斗争已如火如荼,双方互相算计,暗中较劲。李隆基早已不满太平公主对朝政的控制,更视她为威胁。随着斗争的升级,李隆基意识到唯有彻底除掉太平公主,才能稳固自己的权势。他决定动手,而这一次,他决定依靠明教的力量。
李隆基的密旨悄然传入明教。陆危楼坐在大殿之中,手中轻轻抚摸着那道密旨,神色如常,却眼中透露着一丝深思。他深知这次行动的意义,这不仅仅是江湖上的争斗,更是关乎朝堂命运的生死博弈。
“教主,这次太平公主的势力已经无法回避,若不动手,李隆基必定怀疑我教的忠诚。”明教的一位长老站在一旁,神色凝重。
陆危楼缓缓抬起头,眼神冷峻。他知道,明教自入中原以来,已经与李隆基结下了深厚的利益关系,如今的局面,已经没有了退路。
“动手吧,太平公主的势力不容小觑,但这次,我们必须彻底将其根除。”陆危楼沉声说道,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果断。他心中明白,这是明教进一步巩固势力的机会,也是与李隆基更紧密捆绑的契机。
明教迅速展开行动。陆危楼率领明教高手奔赴各地,针对太平公主的势力展开绞杀。江湖上顿时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各大门派中与太平公主有牵连的人物一夜之间惨遭灭门,无数武林豪杰纷纷倒在明教的铁蹄之下。血染江湖,明教的“魔教”之名不胫而走。
“魔教!真是无情之至!”有人在酒楼里愤愤道。
“不过也是无可奈何,明教如今势大,谁敢轻易得罪?”另一个声音低声说道,仿佛生怕自己被卷入这场风暴中。
在这场斗争中,明教的冷酷无情被无限放大。陆危楼冷眼旁观着江湖的风起云涌,心中却毫无波动。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权力的游戏,而在这场游戏中,感情永远是最为致命的弱点。
与此同时,宫中的风暴也迅速酝酿起来。李隆基早已暗中布下杀局,他的手下四处活动,将太平公主的势力一一剔除。终于,李隆基亲自发动“先天政变”,在一夜之间,太平公主的宫殿被数百名御林军包围。太平公主最终难逃命运,被赐死于家中。曾经不可一世的权力象征,如今化为一缕孤魂,随风而逝。
李隆基登上帝位,成为大唐的皇帝。这场政变不仅扫清了他登基的障碍,也将明教推向了更高的地位。
作为回报,李隆基在长安城为明教修建了大光明寺,象征着明教正式在大唐立足。这座寺庙巍峨宏伟,俨然成为了明教的总教坛。大光明寺的建立不仅让明教的教义在中原广泛传播,也标志着李隆基对明教的公开支持。
陆危楼因功被封为护国大国师,这是李隆基对他的高度信任和重用。在大光明寺的落成典礼上,李隆基亲自为陆危楼披上了象征着荣誉与权力的袈裟。那一刻,陆危楼站在高台之上,目光俯视着长安城,心中却波澜不惊。他知道,自己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意味着更多的危险和挑战。
尽管荣誉加身,陆危楼内心却始终存有一丝隐隐的忧虑。他深知,明教的崛起必然会引起中原各大势力的反弹。如今的明教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四面楚歌,朝堂和江湖的暗流正悄然涌动。
在一次密谈中,陆危楼向李隆基进言:“陛下,明教如今声势浩大,但江湖中的不满已渐渐积累,若不能安抚,只怕日后会生出事端。”
李隆基冷笑一声:“有你在,何惧这些跳梁小丑?明教如今是我大唐的护教力量,若谁敢妄动,朕定会将其斩草除根!”
陆危楼低头不语,心中却更加清楚,他的未来,注定不会平静。
此时的明教已是名震江湖的大势力,依仗朝廷的支持,声势如日中天,足以与少林比肩。在武林中,明教的地位再也不是那个被排斥、被唾弃的“魔教”,而是一个能左右江湖局势的重要存在。陆危楼作为教主,智慧与武功双全,在江湖中赫赫有名。然而,正当明教声望如日中天之际,一场变故悄然来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