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考试当天,考生们早早地来到考场,有些人还会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着。考试当天的考场是一个宏伟的大殿,殿内有数百张桌子和椅子,每张桌子上都放着笔墨纸砚和考试所需的试卷。

栗毓美笑道:“中不中,还要看阅卷的主考官,能不能给圈红,我说了不算,唉,其中有运气成分,算了,反正已经交卷了。”

同窗麻席珍见状,也只好点头,不再言语。

回到住处后,栗毓美不等吃饭,先把自己里外梳洗一遍,好好放松身体,连着三日蜷缩在贡院格间内,着实难受。

待到洗尽全身疲惫出来时,小二已经将饭菜准备好了。

吃几天的饼子肉干,终于吃到正常的饭菜,不由的胃口大开。

之后栗毓美躺在床上,不大会呼呼睡去,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

会试四月十五张榜于礼部大堂前,此时正是杏花烂漫的时节,故此榜又叫杏榜。

中式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之后有一轮复试,此场考试不再刷人,只是排定排定一二三等位次。

每年四月,是清代进士的放榜时间,放榜的地点,就在礼部南院的东墙之下,彼时冬未尽春未来,但应试举子们的心中早就升腾起了希望的火苗,而礼部东墙下的那纸慑人心魄的榜单,就是他们望眼欲穿的生命所系。多年的秉烛夜读,悬梁刺股,在这一天,将会最终有一个结果。

毫无疑问,一纸榜单,让榜上有名的举子获得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与满足,也让压抑多年的情绪在诗歌中找到了一个肆意喷薄的出口。

放榜之日的喜悦,冲荡开举子们压抑的心宅,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更将新科进士们彻底带入全城狂欢的氛围中,这种浓烈氛围当然离不开朝廷的推动,但真正将科举之后的狂欢渲染到极致,却是整个京畿及至整个大清王朝对科举功名的集体追慕使然。

这边皇榜之下,人头攒动大家伙儿争着挤着往前凑。

路途遥远的考生,骑着马来查成绩到了地方只能把马撂在人群外自己转身拼命挤到皇榜之下。

皇榜贴得老高,着实是考验视力挤在皇榜下,找自己名字的焦灼心情。

大概就和我们进查分系统时卡了半天一样吧。

人群外的马儿似乎都被这种紧张的气氛影响不安地踱着步子等主人回来这脚趾抠地的样子像是在说“也不知道主子考得怎么样,咋这么久了还不回来?”

有来得迟了些的,遇到几个同乡马还没来得及拴好就被告知:

“我们刚刚看到你的名字啦!就在那边,你快去看看!”

“真的吗?真的吗?你们考得也不错吧?”答案都已经写在各自的脸上了。

“嘘,别吵别吵,低调一点~”

“我咋还没找到我名字,你快帮我也找找”

“哎,我看见你家公子在那边儿,考得咋样?”

“那还用说,必然是高中了呀!”

在人群外等着的书童也很心急,只听隔壁家的大哥说:“你家老爷考上啦!他的名字在那边儿呢~”

再看这位考生失魂落魄的样子大概率是落榜了身边人见状赶紧搀住

“没事没事,不就是考试嘛,不以分高喜,不以分低悲。”

考生们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查看成绩。

那些榜上有名者,喜不自胜,跃上马背,急匆匆地离去。

而那些名落孙山者,则面露失望,被旁人扶持着,步履蹒跚地返回。

栗毓美醒来后,闲来无事,便和林则徐一道上街悠闲,他准备好好看看京城的繁华,自从来到京城,一直没有出过大门,整日关在屋里苦读,现在放松下来后,还真的很想出来看看。

街上很热闹,当栗毓美和林则徐逛半天后,找到一家茶馆吃茶,顺便填补肚皮。

当他们来到茶馆坐下后,忽听隔壁桌的几人在谈论。

有人说道:“最近京城什么话题热闹,你们知不知道?”。

一人问道:“还能有啥,秋闱科考呗?”。

“切,秋闱每三年就有,算不上真热闹,要说热闹话题,还要数河南直隶那边的天理教,听说没?上月末黄河洪水泛滥啦,想想都吓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