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再看书局,当初给自己开卡的小姐姐换成了一个小哥哥,再后来,小哥哥穿起围裙煮起了咖啡,一楼的左边位置就有了调整,收银台后面撤销了由二楼移下来的精品区,变成了咖啡制作区,这个区域是半开放的,像一个吧台,小哥哥做完咖啡就顺手递给坐在他面前的客人。而吧台正对着的就是向着马路的落地玻璃,一眼就能看到来往路人和行驶的车辆,大门口左右玻璃窗前的竹林,左边更换成一排靠窗而立的长平桌,对着窗也是有能让人产生遐想的情调。右边专门设置了整齐排列的咖啡馆办公场地。依然是实木简约设计,高格调也还是能吸引不少人。唯一不变的是大门右手边那一排书架,板凳有了磨痕,沙发只剩下两张,随意摆在了两个书架的中间空位。

每一次咩姐进店,客人都是寥寥无几,偶尔有一两个喝着咖啡用着手提电脑的自由人在放松。咩姐心里疑惑,这效益看着就不好,何以坚持了这么多年?

书局隔壁的隔壁的隔壁,是跟书局一样大小的文具店,文具店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到名牌保险柜,小到造型橡皮,价格适中。在大口罩三年也依然坚守着从没有见过“招租”、”转让”的字帖。反倒是某小学旁边的文具店突然就从两个门面缩小只剩一个门面。偌大的占地商铺,租金远比小街道的贵,这条马路上的店主们,魄力确实不一般。

等到儿子上了高中,咩姐一次经过书局,专门进去坐下,拿出手提码字,约莫10分钟,做咖啡的服务生拿着点餐卡走了过来,询问需要喝什么咖啡。拒绝下单后被告知:不喝咖啡就不能使用这里的位置了。咩姐也没有片刻犹豫,直接收拾好物品离开了。

可能距离远,咩姐无法确认书局是什么时候繁盛,什么时候效益稍差些。但安静的书局,书籍种类繁多,肯定能吸引不少爱读书的人来看书,增加人气。但若计算营收,估计不太乐观,不然也不会有这些改动和变革。当一间店铺不计较成本,那它定要关门大吉的了。老板再有情怀,资金雄厚,也耐不住店员的思想冲击。清闲的好处就是人工成本低,可人工低了,人就要走了~一旦做起了KPI,店员就开始积极向上,逮到一个是一个的创造效益。

从书香浓厚的慢生活转变成与潮流同步的速效生活,变了味道的书局一下子落了档次。

还不如一开始就是“呀,这间咖啡馆里有很多书,我们能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呢~”来的干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