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普通话词汇,方言多有其他的表达。

普通话的“扎猛子”,四川方言说法较多,核心都是一个“mì”字,如“栽mì子”、“栽mì儿”、“打mì头”等。词缀可以是子、儿、头等,动词可以是“打”或“栽”。

那么,这个“mì”是哪个字呢?

一、mì,最早是“?殳页”和“没”并用,后来专用“没”字

《说文·页部》: “?殳页, 内头水中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内者,入也。入头水中, 故字从页~, 与水部之没义同而别。今则?殳页废而没专行矣。”

王筠句读: “按?殳页与没皆?殳页之分别文, 今专用没。”

唐·皮日休《二游诗·徐诗》: “学海正狂波,予头向中?殳页。”

杨树达《长沙方言续考》三 十:《?殳页揾》: “按长沙今言人全身潜居水中曰?殳页。”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明·李实《蜀语》: “沉水曰没○没,莫佩切,迷去声, 读若寐,不作入声。人跃入水底曰打没头,犹吴人之谓打没贯也,,吴作入声。” 这里,可以看到发音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演变,过去发音mèi,如今发音mì。

《西游记》第三十八回: “那呆子扑通的一个没头蹲,丢了铁棒,便就负水。” “没头蹲”即没头儿。

《三宝太监西洋记》 第十九回: “一连沉了几个没头,吃了好几口水。” “沉了几个没头”,表示数次沉于水下。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 “世有善泅者,往往能伏水底,谓之打没头。”

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三十九《方言》引 《蜀语》: “人跃入水底曰打没头。”

民国二十八年《巴县志》卷五《礼俗·方言》: “今人跃入水中,良久头起曰打没头。”

善于潜水着,谓“水没子”。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 《礼俗下·方言》: “能泅水者,俗谓之水没子。”

二、部分地区,用“氼”字

氼 ,普通话音mèi。又音为nì,溺的异体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