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475 年,中国历史步入战国时期。曾经维系周王朝统治的礼乐制度已彻底崩塌,周天子形同虚设,无力掌控天下局势。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展开了激烈且残酷的兼并战争。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涌现出了一批被称为“纵横家”的特殊人物。

纵横家们凭借着卓越的外交才能和非凡的口才,在各国之间穿梭往来,或合纵,或连横,以言辞为武器,以谋略为手段,试图左右天下大势,为自己所效力的国家谋取最大利益。他们的出现,使得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也为这个充满硝烟的时代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而张仪,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仪出生于魏国,自幼聪慧好学,对天下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曾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鬼谷子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隐士,他精通兵法、谋略、外交等诸多学问,门下弟子众多,且皆非泛泛之辈。在鬼谷子的悉心教导下,张仪不仅熟读兵书战策,更练就了一口能言善辩的好口才,心中怀揣着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远大抱负。

一、张仪早年经历与入仕之途

张仪学成之后,便开始游历各国,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他首先来到了楚国,希望能在楚国得到重用。当时的楚国,地广人稠,实力强大,是南方的霸主。然而,张仪在楚国的遭遇却并不顺利。

张仪投靠在楚国令尹昭阳门下,做了一名门客。一次,昭阳在宴会上丢失了一块珍贵的和氏璧,众人怀疑是张仪所为,理由竟是张仪贫穷且品行不端。张仪因此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称自己无罪。尽管最后真相大白,和氏璧并非张仪所偷,但他在楚国却已难以立足。遭受如此屈辱的张仪,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出人头地的决心。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唯有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能在各国之间立足,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张仪毅然离开了楚国,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

此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益强盛,正雄心勃勃地谋求向东发展。秦惠文王嬴驷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广纳贤才,积极寻求能够帮助秦国在战国纷争中脱颖而出的谋士。张仪的到来,恰好符合了秦惠文王的需求。两人一见如故,张仪凭借其出众的口才和对天下局势的深刻见解,赢得了秦惠文王的赏识与信任,被任命为客卿,从此开始了他在秦国的辉煌政治生涯。

二、首倡连横,破纵之始

战国初期,面对秦国的崛起,山东六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合纵联盟。合纵联盟以苏秦为代表,其主张“合众弱以攻一强”,即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使秦国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极大的遏制。

然而,张仪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合纵联盟的弱点。他认为,六国之间虽然表面上联合起来,但实际上各自心怀鬼胎,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于是,张仪向秦惠文王提出了“连横”的战略主张,即“事一强以攻众弱”,秦国通过与六国分别结盟,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逐个击破,从而实现统一六国的目的。

公元前 328 年,张仪正式开始实施他的连横战略。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魏国。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也因此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在长期的战争中,魏国的国力已大为削弱。张仪深知魏国的困境,他来到魏国后,见到了魏哀王。张仪不慌不忙地向魏哀王分析起魏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大王,魏国乃四战之地,四周邻国皆虎视眈眈。合纵联盟虽看似强大,实则松散,各国难以真正齐心协力。而秦国,如今国力强盛,兵锋锐利,若魏国执意与秦国为敌,秦国可从西、北两面同时进攻魏国,魏国必难以抵挡。但倘若魏国能与秦国连横,秦国愿与魏国交好,不仅可保魏国边境安宁,还可助魏国在诸侯中获取更多利益。”

魏哀王听后,心中不禁动摇。魏国在合纵联盟中本就时常受到其他国家的拖累,且秦国的威胁又近在眼前。如今张仪提出的连横之策,似乎为魏国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在张仪的威逼利诱之下,魏哀王最终决定退出合纵联盟,与秦国结为连横。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合纵联盟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也为张仪后续的连横战略奠定了基础。

三、连横魏楚,外交周旋

(一)魏国之策

公元前 322 年,张仪再次来到魏国。此时的魏国,在合纵与连横之间摇摆不定。张仪深知,要想彻底将魏国纳入秦国的连横体系,必须进一步施加压力并给予足够的诱惑。

张仪见到魏哀王后,直截了当地说道:“大王,魏国的土地纵横不过千里,士兵不过三十万。四周又被楚、韩、赵、齐等强国环绕,魏国就像处于狼群之中的小羊,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噬。如今合纵联盟已名存实亡,各国自顾不暇,谁还会真心实意地帮助魏国呢?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富民强,兵强马壮。若魏国与秦国连横,秦国可出兵保护魏国,使魏国免受他国侵略。同时,秦国还可与魏国互通贸易,魏国的商业必将繁荣昌盛,大王的财富也会与日俱增。”

魏哀王面露犹豫之色,张仪见状,又进一步说道:“大王若仍执迷不悟,执意与秦国为敌,秦国一旦出兵,魏国将面临灭顶之灾。到时,魏国的土地将被他国瓜分,大王的宗庙社稷也将毁于一旦。与其如此,大王何不顺应时势,与秦国连横,共享太平呢?”

在张仪的巧言劝说下,魏哀王权衡利弊,最终决定背叛合纵联盟,彻底投向秦国的怀抱。魏国的这一转变,使得秦国在东方的战略压力大大减轻,也让其他诸侯国看到了秦国连横战略的威力。

(二)楚国之谋

搞定魏国之后,张仪将目标转向了南方的楚国。楚国是当时的大国之一,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但楚国的政治却较为腐败,国君楚怀王目光短浅且贪图小利。

公元前 313 年,张仪来到楚国。他深知楚怀王的弱点,于是决定采用离间计,破坏楚齐联盟。张仪见到楚怀王,献上厚礼后,恭敬地说道:“大王,秦国与楚国本是两大强国,若两国能结为盟友,必可称霸天下。如今齐国与楚国结盟,看似强大,实则对齐国更为有利。齐国地处东海之滨,远离秦国的威胁,而楚国却与秦国接壤,时常面临秦国的兵锋。秦国对楚国的土地垂涎已久,只因楚齐联盟,才有所顾忌。若大王能与齐国断交,秦国愿将商於六百里地献给楚国,如此一来,楚国不仅可得到大片土地,还可与秦国交好,共同对抗其他诸侯国。”

楚怀王一听,心中大喜。他本就对商於之地觊觎已久,如今张仪许下如此重诺,让他不禁心动。朝中大臣虽有屈原等人力谏楚怀王,提醒他不要中了张仪的圈套,但楚怀王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去。他当即决定与齐国断交,并派使者跟随张仪前往秦国接收土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