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平阳襄陵县人,幼而好道,事父母以孝闻。年逾三十,怙恃俱失,先生哀毁过礼。服阕,慨然置家累,渡河而南,寓居灵宝县。欲投师学道,罔知所适。大定癸巳岁,河间许子静来为县宰,见先生气质淳正,且告之曰:“公果欲慕道修仙,非得师匠,徒费世祀。吾闻丹阳马君弘全真之教,今居终南,汝可依归。”仍作诗送行。
先生径诣刘蒋,丹阳见之如有夙契,留居座下,与之名曰彦明,字明甫。亲炙日久,教以性命之理。朝夕训诲,以至心地开通,了无凝滞。使之游历诸方,究取父母未生前去。先生卜居渭南,箪食瓢饮。行其所受于师者,若将终身焉。不数岁,丹阳召还祖庭,问以日用,且叹曰:“纯而不杂者,其惟陶明甫乎!”赐之号曰“无名子”。
既而丹阳东归,先生亦出关,栖止于洛西抱犊山,寻迁桃花山,隐居逾二十年。忽告其徒曰:“吾昨于定中,偶忆先世尝居灵光洞,今失其所在。”后因游女几山,见石壁间有刻“灵光洞”三字,中有石床铁臼尚在,遂葺居之。众验其言,益加信敬。隐逾十载,俄迁居长渊,人莫测其意。不数日,北兵掠女几,民多被祸,独长渊无一骑之来,人益服先生有预见之慧。虽法寿甚高,而步履康健,精神悦怿,可见平日炼养之功也。
正大丙戌秋,云溪庵门人狄抱元、王抱真请先生就庵过冬,先生辞曰:“此中已备结冬之计,待来春当往,彼作归休之所。”丁亥三月六日,杖策抵云溪,与道众笑谈终日。翌旦,更衣端坐,索纸笔书颂,奄然而逝,享年八十有六。停柩七日,颊红顶温,如熟睡状,殡于所居静室。明年,离峰于君葬诸凤翼山之西。启棺,形质不变,香风满谷。万人瞻拜,莫不赞异。故左丞姚枢为作墓铭,以纪灵异焉。
王志达
先生延安之大族,姓王氏,名志达,道号玄通子,生于天德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九日。夙丧其父,妙龄雅负清鉴,每叹世缘虚幻,有超然拔俗之心。既长,以户殷充里正,征敛廉平,乡人敬之。
以大定丁酉岁,因友人得疾,数日身化为大蛇,惟头面未变。先生视之,友曰:“公辈可备筐器送我于山,不然恐头面随化,伤及生人。”先生揭衾一视,其项已下果为蟒矣。遂与家人送至山麓问,即附草而去。先生惊骇,从此长往不归。路逢异人,授以玄旨,且曰:“今丹阳师演化于终南,可往师焉。”俄失所在。
先生径往,求为度脱。丹阳初不纳,至于责辱数日,求教益坚。悯其诚至,留居席下,俾随众执役,教以忍辱炼心。居数年,其勤俭谦退,愈久愈笃。未几,丹阳以道德性命之要付之。先生既得法,卜云阳县环堵。默坐一十三年,乃得心光内发,吐为辞章,吻合玄理。度门弟子数百人。
后复还延安。五月大旱,官民问先生雨期,曰:“今日小雨,未能沾足。过此三日,泽大足矣。”至期,果如其言。泰和间,羌人入寇,人心骇惧,先生徐曰:“请无虑,昨吾定中见三千无首人,驱五百大兽至。”后数日,捷书至,果枭首三千级,获驼五百余头。四方闻之,益加敬奉。
一日于市肆中小酌,出门仰瞻天表,还入坐,索纸笔书颂云:“一轮红日耀中天,五色祥云顶上旋。珍重一声归去也,倒骑玄鹤海东边。”掷笔,曲肱而逝,时大安庚午十二月初二日午时也,享年六十一。平生着述号《玄通集》,行于世,葬于府城之东南。天兴兵后,门人就先生葬所建玄通观,以奉香火焉。
薛知微
先生世居河东河津县,乃唐征辽将军薛仁贵之远孙也,法讳知微,字道渊,号碧霄子,以天德庚午岁生。幼不嬉戏,长慕清闲,性沈默寡言。年逾弱冠,酷好养生性命之学。
大定辛卯岁,丹阳宗师演教终南,声扬远迩。先生乃黜妻子,敬谒席下,操拂篲以侍门庭,前后三霜,始终一节。丹阳识为受道器,乃付以修真秘旨。先生既得其传,复还乡里,筑庵守静,调气养神。如此六载,故得心宇泰定,性天疏明。
辛丑,再至祖庭奉师进道。忽一夕,天澄月朗,辄起取薪,置诸屋下。众皆讶其诞,比明雪已盈尺,共服先生有静定之功,洞见未然。癸卯,二三道侣拉同游天坛,先生曰:“王屋洞天素欲一往,安乐窝中可以托宿。”既至,主人迎居一室,轩扉雅敞,榜曰“安乐窝”。同行者相视叹曰:“先生诚有道者也。”时丹阳东归海上。冬,法弟王志一欲游宁海参师,与之相别,先生恸哭,众莫测其所以。及王抵宁海,丹阳已羽化二旬矣。
未几,复还乡中,王汝霖来见,先生曰:“胡不早求良医胎治厥疾?”王时无恙,闻先生之言不以为事。未及月,忽中风而卒。崇庆间,儒士吴世杰、薛国宝问先生秋试题目,对曰:“三王以赏刑致康。”至期果然,二人皆第。又一日,杜仲敏者来庵闲话,先生笑曰:“公可速归,落井之妇犹可救也。”杜苍忙至家,果如所告,先生预见未然皆类此。后南渡,遨游嵩少间,寻迁内乡,爱其人淳景秀,即结茅隐居,多所接引。
至正大壬辰冬十月三日,无疾而逝,享春秋八十三。所作诗词号《清虚集》,度门弟子数百人,唯侯志忍、柳志春、唐志安、范志冲四人为入室,皆立观度人于河东云、应间,为当代之高道。兵后,迁先生遗蜕葬于终南山下鄠县游仙宫之集真堂,掌教真常李君奉朝命追谥先生曰“升玄真人”云。
陈知命
先生姓陈,名知命,道号朝真子,终南县袁村人,与刘蒋为邻疃。重阳祖师累曾化度,先生以家产殷富,未能遽抛尘累。后因丹阳等四真来居祖庵,先生颇有入道之心。一日丹阳宗师以青包巾一顶作诗赠之云:
青云剪破作云包,熟视陈公有分消。
顾我共君同宿契,愿君同我乐逍遥。
长生路上寻金矿,不夜乡中采玉苗。
何啻一身超达去,九玄七祖上丹霄。
先生既蒙点化,叹曰:“向日重阳累曾化度,我已愚昧不能从师高蹈,傥一朝大限临头,宁得以此薄业少延一日之生耶?”即日礼丹阳为师,改衣入道。丹阳以先生有干济才,俾充祖庭庵主,积行立功。十载之间,每以医药救人,多种阴德,其道众多赖庇荫。丹阳每作诗词,教戒先生修真处静,大造其妙。
无何,退职闲居,丹阳以吕道安代主庵事,先生专以修进为业。至承安丁巳,忽以手抚吕背,曰:“公缘法甚大,将来此庵为观之日,度道士数百人为门弟子。是时吾道大弘,公适当其时,善自保爱,吾其归矣。”言讫,遍辞道侣,怡然顺化,享寿八十有一。停柩三日,肌体轻软,目光迥然。明年,玉阳宗师买祖庵为灵虚观,保赐吕道安冲虚大师号,俾掌敕牒,主领观事。后果度道士仅三百人,皆符先生之言矣。
宋明一
先生姓宋,讳明一,号昭然子,登州福山县人。乃祖及父世为县吏,以廉平积德见称于乡里。先生幼习儒业,长于词翰。每以此世为不足玩,发出尘学道之志。年逾三旬,辞亲长往,径入关中礼丹阳宗师出家,千磨百炼,志如金石。服勤之暇,其于修真习静之业,与日俱进。丹阳付之口诀,仍以青华阳巾赐之。先生拜受,以其师之所赐,终身收掌,每到旦望顶之,朝拜真圣。
迨大定壬寅春,丹阳鹤驭东归,先生侍行至海上,日以其母兄姊侄六人俱礼丹阳入道。明年冬,丹阳上仙,先生复入关,居祖庭。丙午,率众诣陇山,请长春宗师还终南,大弘祖教。明昌辛亥,长春仙仗亦东游,先生受法旨,充祖庭尊宿。自后凡入道者,令先生为引度师。
至正大丙戌,北兵下秦川,民庶惊扰,避地南山。道众俱入涝谷(注:涝谷,在今西安市鄠邑区,为“长安八水”之一涝河的源头),先生独不肯往。众劝之行,先生曰:“吾之宿债,安所逃乎?汝辈可行,吾独于此守之。”不数日逻兵卒至,灵虚殿宇悉为灰烬,先生亦被害。翌日,道众下山视之,膏血不流,可谓纯阳之体,嵇康、罗公远之流乎?时十月十有三日也,享寿八十四。
至大元壬子春正月,掌教真常真人李君奉朝命,追赠先生以“无忧真人”号云。
吕道安
先生姓吕氏,讳道安,世为宁海巨族。幼年颖悟,志慕玄风。仙姿道骨,禀于天然。事父母孝,闻于乡里。年仅三十二,亲俱丧,尽葬祭礼,慨然捐俗入道。是时马谭丘刘四师于终南守坟,先生只身西来,纳拜于丹阳宗师。丹阳与先生同里闬,素知门第清洁,遂令服勤左右。既熏陶日久,乃能了悟道妙。
大定庚子岁,丹阳俾先生充祖庭庵主,抚育道众。时灵阳李君在世,亦多蒙启发。丙午,长春宗师自龙门来居祖庭,数载之间日亲玄训,于道了无疑障。明昌辛亥,长春仙仗亦东归,先生修身以敬,莅众以宽,道风不减师真在日。
乙卯,朝省罢无敕额庵院悉役于官,祖庭亦在其数。自是门庭萧索,道侣散逸。承安丁巳,时玉阳真人被召阙下,遣人来召先生。明年春,至燕都,玉阳买祖庭为灵虚观,仍保授先生“冲虚大师”号,使掌敕牒,主领观事,且曰:“重阳祖师徒步数千里来化我辈,端为教门后事,我虽不能亲往来,尝敢忘?汝于祖庭夙缘甚厚,善为主持。”及以诗赠之云:
大悟威光朗太空,先天真瑞信匆匆。
虚无清静全今古,至道流传正祖宗。
三界十方通一致,千经万论了无穷。
忘情自现天元主,透出阴阳造化中。
先生西归祖庭,因缘复振。不数载,买度为道者,皆以先生为师仅三百人,买额为观在陕右者数十区。至兴定辛巳二月十三日,嘱门人以修进之语,以法弟毕知常嗣主观事,倏然顺化,享年八十,葬于仙茔诸师之侧。
大元壬子春,掌教真常真人李君奉朝命,追赠先生以“凝虚真人”号。
毕知常
先生姓毕,讳知常。世为乾州醴泉(注:醴泉,即今陕西省礼泉县)之巨室,昆季四人,俱好清虚无为之学。大定壬辰岁,闻丹阳宗师于终南祖庵弘演真教,偕来席下出家。丹阳各付秘诀,节次授以诗词诱进,以至俱能深造道妙,翘翘为人天师。惟先生最幼,置之左右,执巾瓶之役。日夕训诲,岁月既久,故偏得修身性命之要。迨壬寅夏丹阳东归,嘱先生西入陇山侍长春丘君。采薪汲水凡五年,每进馈之暇,危然澄坐,通夕不寐,以修静定之功。
明昌辛亥,长春仙仗亦东游,留先生与吕道安同主祖庵事。先生于吕虽为昆仲,待以师礼。六年乙卯,朝省新法以祖庵无敕额,例没于官。承安丁巳,先生往海上谒诸宗师,长春以所有之资倾囊尽付,及亲作疏文,俾先生化导诸方为重建计。明年春,先生上燕都。玉阳时应命阙下,召吕道安至燕,买祖庭为灵虚观,仍保赐先生“通真大师”号,令副知观事。与吕偕西归祖庭,道风为之再新。
先生尤善医药,闻人之疾,不择贫富必往救之。至兴定辛巳,吕道安上仙,先生嗣主灵虚香火。其殿堂廊庑创造增葺者甚多,道缘日弘。不数岁,度门人逾百众。无几何,谢观事闲居,退隐岐山县(注:岐山县,在陕西省)五姓之洞真观,和光同尘,颐真养浩。时,亦一至灵虚,纲领观事。
正大辛卯,关中受兵,先生与居民同避地于太白山之峡,至三月十六日告门人曰:“昨于定中山灵潜报,此地不堪久处,当徙之他所。世态如此,吾不忍见。”即焚香辞圣,翌旦奄然长逝,门人葬于所居之石室。居民有听其言而去者,不数日兵至,不去之民俱被祸。大元庚子冬,洞真真人于君奉朝命来住祖庭,念及先生同出丹阳之门,又为平昔莫逆友,为众言曰:“毕通真昔居此逾五十年,恢弘祖教,实吾门之大士也。”遂命门人迁先生遗蜕葬于刘蒋之仙茔。
壬子春,掌教真常李君奉朝命,追赠先生曰“广容真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