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江夏太守刘祥死的很憋屈。

当初孙坚起兵时刘祥也起兵响应了,之后孙坚杀了不愿为讨董大军提供粮草的南阳太守张咨,刘祥便留在南阳,作为孙坚的后备。

只是刘祥没料到张咨是颍川名士,虽是董卓任命,却得南阳士民拥戴。

孙坚有本事,南阳士民奈何他不得,但你刘祥竟然敢搜刮俺们南阳人的粮食送给孙坚?

杀不了孙坚还杀不了你了?

最终,南阳士民举兵攻打,刘祥战败而死。原本被留在江夏的刘巴身份特殊,连家乡零陵都不敢贸然回去,只能隐姓埋名躲藏在刘祥故吏刘泌的家。

刘巴也是时局变化的受害者。

刘和问道:“你既然在此处藏得很好,又何必教我知晓呢?”

刘巴脸上露出不太符合他这个年纪的愁苦,这一年多的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藏身刘君家中,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且我亦不能以刘君之子的身份活一辈子吧……”

刘和已经不把刘巴当孩童对待了,径直问道:“你有何打算?”

刘巴答道:“当初家父死在了南阳,曾有家父故吏请求荆州刘使君派人相助,迎回家父灵柩,然刘使君对家父亦有不满,不仅不许之,还以道路不通为由劝阻家父故吏前去南阳乞丧。”

刘和听后,略一沉吟便明白了刘表所想,后者不喜欢刘祥大约是真的,而不让刘祥的故吏去迎接刘祥的灵柩,估计是不愿江夏与那时已经占据了南阳的袁术接触过多。

刘和转而问道:“我自南郡而来,颇得刘使君相助,你就这般笃定我会助你?”

刘表不喜欢刘祥,自然也不可能喜欢刘祥的儿子。

“公,君子也。”刘巴如实说道,“自家父罹难以来,巴时常忧虑,不知前路如何。今见公不畏艰难,一心为国事奔劳,巴岂能坐视不理……昔日家父在江夏时,曾征辟举荐过多位故吏,巴虽不才,借家父之薄名,能助公在江夏讨贼一臂之力。”

“巴虽年幼,然以巴观之,江夏讨贼难处非在兵甲之利,而在人心。人心离散,乃有今日江夏贼寇之患。”

刘和听后,不得不承认这年头人都早熟,刘巴所言的确很有见地。

他许诺道:“如此,我且为你书信一封,向刘使君举荐你。有我作保,就算不得刘使君重用,至少安全无虞。”

刘和不是没有考虑过刘巴有想要和他一起去幽州的可能性,可这可能性太小,荆州与幽州相隔太远,气候大有不同。正逢乱世,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像刘备那样为了胸中大志满天下到处跑。

最关键的是,与和他一起去幽州相比,留在江夏貌似还更安全些。

刘和也没觉得自己就是香饽饽。

这年头,故吏之于举主,门生之于老师,那是近似于子与父的关系。更有甚者会在举主和老师去世的时候为之守孝,虽然不守孝也不会有人指摘,但前者无疑能得到诸多称赞。

这边刘和根据刘巴的建议,同时打出了他和刘巴的旗号。

效果立竿见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