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平镇,云举一个在镇上颇有名望的人,他的身影总是穿梭于大街小巷,似乎对镇上的大小事情都了如指掌。
一日,云举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进了镇上的茶馆。那茶馆里,众人正围坐一团,谈论着镇上的奇闻轶事。云举刚踏入茶馆,便听到一阵喧闹声。他目光一扫,只见角落里,几个大汉正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什么。云举好奇地走近,才知晓他们在谈论镇上的富户林老爷。
这林老爷,家大业大,田产遍布整个清平镇,家中的粮仓更是堆积如山,据说积粟千余石。前些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林老爷自是满心欢喜地将粮食一担担地收入仓中。可天有不测风云,近年遭遇大旱,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镇民们陷入了饥荒之中。
林老爷家的高墙之内,那千余石粮食静静地躺在粮仓里,可他却紧闭粮仓大门,一粒粮食都不肯粜出。镇民们饿得面黄肌瘦,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老人们只能躺在床上唉声叹气。众人对林老爷的行为自是怨声载道,可又无可奈何。
云举听着众人的议论,眉头紧皱,心中暗暗叹息。他深知,这林老爷的吝啬,怕是会给清平镇带来一场大祸。
夜幕笼罩着清平镇,月光洒在林老爷家那高大的院墙上,投下一片阴森的影子。就在这寂静的夜晚,林老爷家却突然热闹了起来。林老爷像是被什么驱使着一般,召集起家中所有的仆隶。仆隶们睡眼惺忪,却不敢有丝毫违抗,匆匆忙忙地在院子里摆起了概量。
林老爷站在院子中央,面色凝重,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决然。他亲手拿起一支笔,在一张鲜艳的红笺上写下一行大字:岁歉人饥,何心独饱,今拟以历年积粟,尽贷乡邻,每人以一石为律,即日各具囊箧赴领,迟则粟尽矣。随后,他将红笺递给仆人,命其张贴在大门之上。
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清平镇传开。附近的居民们听闻,纷纷从家中涌出,如同潮水般向林老爷家涌来。一时间,林老爷家门前人声鼎沸,人们提着各种囊箧,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不一日,那千余石粮食便被领尽。
有几位老者,心中感激不已,想着定要当面拜谢林老爷的大恩大德。他们在仆人的带领下,走进林老爷的宅院。可找遍了整个院子,却不见林老爷的踪影。众人心中疑惑,焦急地四处寻找。最后,在一间久未开启、布满灰尘的敝屋中,发现了林老爷。
只见林老爷躺在一堆破旧的稻草上,酣眠正熟。众人小心翼翼地靠近,其中一人轻轻推了推林老爷。林老爷这才缓缓地睁开眼睛,打了个大大的欠伸。众人惊愕地将他扶起,这时,一张纸条从林老爷的身畔飘落。有人捡起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积而不散,怨之府也。怨之所归,祸之丛也。千家饥而一家饱,剽劫为势所必至,不名实两亡乎?感君旧恩,为君市德,希恕专擅,是所深祷。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询问家中的仆人,仆人们也只是摇头,不知主人所言何事。这时,一位老者似乎想起了什么,缓缓说道:“莫不是与那狐仙有关?”众人皆惊,目光投向老者。老者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我曾听闻,林老爷家的园中有一座老屋,多年前,有狐仙居住其中。那狐仙在老屋中住了数十年,与林家相安无事。后来,老屋年久失修,渐渐圮毁,狐仙才移去。或许,这便是纸条中所云的旧恩?”
众人听了老者的话,心中暗暗称奇。此时,林老爷也渐渐清醒过来,看着众人,又看了看纸条,一脸茫然,似乎对自己所做之事毫无记忆。众人将事情的始末告知林老爷,林老爷听后,只是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