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朱见深愣住了。

他没想到朱祁镇会突然提到这个禁忌名字。

于谦啊于谦,“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是由他而来,什么常例的冰敬炭敬灰色收入,从来与他绝缘。

遇害时于谦家无余资,只有正屋里紧锁着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等物。

“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泣洒”。

可见于谦在民间的威望之高。

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都知道,是于少保从瓦剌骑兵的铁蹄下,拯救了山西河北上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

“天下冤之”的另一面就是“天下怨之”,百姓怨恨的对象正是那个复辟成功、高居九重的大明天子。

也正是于谦之死,朱祁镇本就与群臣离心离德了。

对大明而言,对老朱家而言,于谦“功莫大焉”!

可惜,他还是死了。

被复辟的天顺帝斩首示众!

群臣见了会怎么想,谁还敢尽心竭力地替老朱家办事?

因为“夺门之变”这场肮脏的政治交易,执掌大权的于谦必须死!

朱祁镇对此本就心知肚明,为了完成与夺门一党的约定、为了让这场政变变得师出有名,他才非杀于谦不可。

这是朱见深的理解。

不过现在听朱祁镇这话的意思,好像里面还有什么隐情。

是以朱见深抬头看向了朱祁镇,并没有回答,而是等待下文。

天顺帝摆了摆手,示意朱见深起身。

“接下来朕告诉你的,可能过于真实,但你毕竟是太子,日后的大明天子,得要知道这些,才能尽快成长起来!”

顿了顿,朱祁镇语气深沉,缓缓开了口。

“太子,我大明粮仓你可知晓?”

“四大粮仓,淮安的丰济仓、徐州的广运仓、德州的德州仓、临清的临清仓。”朱见深脱口而出。

“我大明的粮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中央直辖粮仓,王府辖下粮仓,运河水次仓,地方官府粮仓,民间义仓,村里社仓等。”

说实话,老朱家对粮食的看重,那是一等一的,不管多昏庸的皇帝,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或许是太祖朱重八小时候饿肚子的记忆代代相传,所以朱家皇帝下过很多、很多这种类同的圣旨——要求各村建造粮仓储粮。

至于地方遇上灾荒,大明最常见的操作就是不但免除税赋,更是让开仓借贷,约定春种秋还者,或是免息,或是仅有一分息,甚至于直接就不要了。

比如洪武二十五年,赈济陈州、原武等地,就是无偿赈济;再有永乐十年,莱州等地遭灾,直接发放赈济粮近六十万石,永乐十一年,青州府水灾,一样直接不要灾民归还了。

甚至朱祁镇的正统六年,常州府的武进等县遭灾,也是直接发粮并且不要百姓归还了。

至于官府施粥,更是常态。

在赈灾这一块,老朱家的帝王确实没的说。

“朕正式亲政,是在正统七年,张太后殡天。”

朱祁镇脸上闪过一抹追忆之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