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盔甲比较垃圾,和满清的盔甲差不多,想要更好的盔甲就得多花钱。

20两一匹的军马+18两以上的军饷+30两左右的盔甲军械。

的确是很贵。

但以上都是小意思。

真正的大头是每天的马料:一天至少三升豆、一束草。

如果要养九万匹马,则一年要吃掉97万石豆子、2160万束草。马料一项折合约300万两白银。

(明代一石大概150斤。一束草价格为24-25文)

此前提到过,明末辽东战争,通过海路运输军粮已经是成本高昂。

而给马吃的豆料呢?

崇祯二年的一份报告对军粮马料问题的答复是:

民穷力尽在在告困,尚不知采买于何方?搬运以何法?

是啊,一个人均粮食占有量600斤左右的农业国。

所谓风调雨顺的时代,人民也不过勉强维持温饱。要另外供养大量肥壮军马,谈何容易?

毕竟古中国以牛耕为主,养马除了军用和部分运输,几乎全无经济效率。

1627年西北大旱;1637年全国大旱。

全国南北,到处都是口粮不足(1641年,甚至江南地区的官宦人家都口粮不足)。

眼见就要人相食了,一些地区已经人相食了,就更没粮料养马了,于是战马就得比人优先被饿死……

于是到松锦大战前夜,所谓关宁铁骑指挥官的祖大寿报告手下骑兵战力为:

4803匹马……少得可怜。而且……有5个月没有领到豆料。只能给军马吃荒草……

这个报告意味着:所谓关宁铁骑,已经丧失骑兵战斗力了……

不必惊奇啊。

毕竟关宁铁骑人都没有吃的了,何况马呢?

后金/满清呢?

除了朝鲜这个非旱灾区的大力粮食供应外,后金/满清集团,在入关前,把他们控制和掠夺的几百万汉人,弄到只剩不到20万人的程度……

这么多人,除了被杀,恐怕更多也是被饿死了。

而优先被饿死的,正是为后金集团种粮食的人……

用人粮养马,正是八旗集团的基本生存之道。

所以他们人丁不旺,却从来不缺马。这不仅是草原平原的天然地利,也是他们的人为操控模式。

因为只要有马,就有了一切战术优势,可以尽情的到处杀掠……

明末的生存环境,也就是如此……

崇祯皇帝如果想在马力上不落下风,要么学满清,要么去种番薯。

而一旦崇祯皇帝想学满清,起码要做好饿死几千万汉人的准备!

而现在有了后世改良的番薯,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比起饿死几千万汉人,还是卖点古董比较容易让崇祯皇帝接受。

反正汉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古董不在少数,多卖点古董也无不至于亡国灭种。

而在大灾之年,汉人有口烤红薯,红薯干之类的吃就不错了,总比吃观音土或者饿死强的多,不是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