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家做主,不知柴米油盐贵。
何况是一国!
之前有国人们自发捐献粮食,暂且让祈国度过了一关,没有让祈新为粮食而担忧。
但在举全国之力,为甲兵,以备之后的阅兵后。
粮食消耗巨大。
不仅仅是甲兵的兵甲问题,还有伙食。
难道要一群面黄肌瘦的国人去阅兵?
如此不仅得不到威慑作用。
反而招惹笑话。
是以大司徒与史伯都没有克制粮食的消耗,反而寻来老医师,在伙食当中增加了珍贵的滋补之物。
如此消耗。
此时已经捉襟见肘……
“正常而言,一成年男子,一日食一斤米,辅菜不论,一年约食三石半的粮食。”
“如今战时,则翻倍。”
“一百人,每人每日二斤米,一日消耗两百斤,也就是二石粟米,还需配肉类果蔬半车,如今有五千人在操练,是以一日消耗一百石,一月就是一千五百石粟米,七百余车果蔬。”
“咱们国库中,如今仅剩两千石粟米,秋时藏于地窖中的果蔬之物更是不足千车。”
“叔新可有想法?”
祈新默默难言,大司徒只是捡最缺的事说,还有其余生活之物,衣食住行什么不要花销。
而这一石米,相当于后世的一百斤,一车也是一石米的重量。
所以,如今祈国国库中,只剩下二十万斤未脱壳的粟米,以及十万斤果蔬。
看似多,但分配到五千位正在操练的甲兵身上,不过是一月的口粮。
这份消耗实在惊人。
正常而言,一位壮年人在家中,一年二石粟米,加上平时寻觅野兽,渔猎一番,足以度日。
可如今练武,竟然硬生生拔高了两倍有余!
果真是穷兵黩武!
想要国内强盛,变卖家财也难以养起一支强军。
也是穷文富武!
穷人家的孩子,相较于投入巨大的练武,去学文的消耗更低,更有可能改变命运。
可惜,如今的祈国没有选择。
只能舍尽一切,让国人练武。
正如后世一位伟人所言:枪杆子中出政权!
手中没有武器,依靠施舍的得不到安稳的!
祈新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额头。
在碰到那尊白玉鸟形冠后,心中一酸,又是一怒,直接摘了下来。
大司徒见状,怎能不知祈新的想法,紧忙道:“我与史伯已经商议,之后会让操练一段时间的国人们尝试冬猎,还能坚持!”
“叔新莫要委屈自己!”
“您代表了祈国的颜面,若是出行无车,头无美冠,岂不被他国笑话?”
祈新捧着精美至极的高冠,闻声沉默。
大司徒继续道:“国人们知晓您及冠,都十分高兴,甚至有人知晓您喜玉石,还送来粗玉,希望您收下。”
“您若是变卖了此冠,国人如何能安?”
“快快戴上!”
大司徒劝慰之余,示意近侍,紧忙拿来梳洗之物,为祈新重新编发戴冠。
同时,也还是说清楚他们的打算:“祈国疆域狭小,山林不丰,虽水泽有之,但不能竭泽而渔,以免来年鱼儿交配时,无种延续。”
“所以咱们会开几处水泽,将小鱼与有籽母鱼丢进去,养一段时间,几月之后也是一批粮食。”
“……”
大司徒絮絮叨叨说着。
祈新听得认真,也在思考办法。
祈令……
祈令能心想事成,却无法化虚为实,给他变出粮食来。
只是给出指引,真正完成祈愿还需要他来引领。
而祈国虽说地处中原之中,田土肥沃。
但那是安定之时,才能丰收,此刻大战方过,且之前因为救祈新,而毁了不少良田,冲去了不少沃土,无法短时间生出粮食来。
而国内可以变卖的底蕴,也因为许君的逃离,一并被带走。
如今难以维系。
祈新低首。
“难道要我去找齐国,‘抢’东西?”
齐国带了不少东西前来,只是祈新不屑用齐侯的尸体为要挟,而那公孙无知也不欲给。
大司徒为祈新戴好玉冠后,微微摇首。
“气节重要。”
“非君子之道,不可行,不过之前齐国为赎回甲兵,已经给了些许金器,咱们可派遣行商,去他国换取粮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