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海从床榻上醒来,靠在床头,眼神透着几分疲惫与深邃。透过床边那雕花的窗棂,晨光洒在他略显苍白的脸,他的思绪却早已飘远。
通过身边的暗卫了解到这一段时间几个皇子之间你争我夺,很是热闹,连宗老都来凑热闹,还好宇文拓这个弟弟很安分,谨守职责。
宇文海暗自庆幸,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斗争里,总算还有人冷静,能让他稍感安心。
宇文海看似卧病在床,实则暗中将一切尽收眼底。
他心里清楚,大皇子,得到以丞相为首的出身寒门的一众文臣拥护,他们深知,只有大皇子登上皇位,他们所推行的新政才能得以继续实施,他们的利益和抱负才能得以实现。
正因如此,不管是置身于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还是身处私密安静的私下场合之中,这些出身贫寒的文臣们都与大皇子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休戚与共、荣辱相依的深厚盟友关系。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忱,竭尽全力地给予大皇子全方位的支持。
而大皇子同样对这些文臣极为器重和信赖,常常主动邀请他们共同商讨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事务。每当面临艰难抉择或是复杂局势时,大皇子总会虚心倾听他们的见解和提议,并认真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
大皇子在辅佐宇文海处理纷繁复杂的政务方面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沉稳和老练。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奏折以及千头万绪的国事难题,大皇子总能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地理清头绪,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切都让身为一国之君的宇文海深感欣慰,对自己这位出色的大儿子赞赏有加,内心充满了骄傲和满意之情。
然而,这个国家绝非仅仅属于某一个集团所有,它乃是所有人的国家。世家大族掌握着庞大的财富、深厚的人脉以及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尤其是当涉及到某一个皇子能否登上皇位这件事情时,世家们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对他们有敌意的皇子登基。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维持自身家族的利益才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大皇子的上位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那么他们必然会竭尽全力予以阻止。
三皇子的行事风格则完全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和那些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无间了。虽然世家的确有其可利用之处,但绝不能仅仅依赖于他们。毕竟这些世家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广袤无垠的土地以及其所掌控着的庞大人口数量,都使得他们极易形成一股强大且难以遏制的势力。长此以往,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制衡和约束,这股势力很可能会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肆意狂奔,最终变得尾大不掉,甚至反过来对皇权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束缚,那这天下到底是皇帝的天下,还是世家的天下。
且说那二皇子,此人一生争强好胜,凡事都要力争上游。然而,其母出身却颇为低微,这一点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反观大皇子,早已将寒门势力笼络至自己麾下;而三皇子则因母族乃世家大族,自出生起便得天独厚地拥有了世家的全力支持。二皇子选择迎娶太后母家的嫡长女,从而赢得了太后的青睐与鼎力相助,再加上以宗老为首的宗室集团,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最终也决定押宝于他身上,期望能从他的崛起之中获取丰厚的回报。
相较于大皇子、三皇子、二皇子,宇文海在其内心最隐秘的角落之中,其实还是对各方面都跟自己颇为相似的宇文拓怀有更深切的喜爱之情。
宇文拓与自己一样,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成长于行伍,能行军打仗,也能治理一方,而且两人同样具备着坚毅果敢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轻易退缩,始终勇往直前地去迎接一切未知的艰难险阻。
此外,无论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及见解上,宇文海和宇文拓也总能保持高度一致,仿佛彼此就是对方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分身一般。这种心灵相通般的默契,让宇文海越发对宇文拓满意。
宇文海对他那第六个女儿可谓是钟爱有加。这女儿不仅心智过人、手腕高明,而且还极为孝顺。每当看到她处理事务时展现出的聪慧与果断,以及对待长辈时的恭顺和敬爱,宇文海心中都不禁涌起一股自豪之情。
只可惜啊!如此出色的孩子竟然是个女儿身。若是生为男子,将来必定能够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尽管宇文海深知这个女儿有着非凡的才能,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女子想要有所作为实在太难了。
倘若宇文海还有足够多的时间,他定然会竭尽全力地为这个心爱的女儿铺平前进的道路,替她扫除一切障碍。可无奈的是,如今的他已是风烛残年,所剩时日无多。每每想到此处,宇文海便感到一阵深深的遗憾和无力。
究竟要选择谁来成为家族的继承人呢?这个问题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宇文海的心头上,让他感到无比的纠结和难以抉择。此刻的宇文海坐在床上,眉头紧锁,目光凝视着墙上的书画,但心思却完全不在那书画之上。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宇文海终于下定决心,他要亲自召见所有表现出色的子女以及朝廷内外那些位高权重、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他希望通过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和观察,能够找到那个最适合继承家业、扛起家族大旗的人选。
随着命令的下达,一个个身影开始陆续出现在宇文海的面前。这些人有的满怀期待,自信满满;有的则略显紧张,心中忐忑不安。而宇文海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试图从细微之处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不多时,大皇子稳步踏入,他身姿挺拔,身着一袭暗纹朝服,眉眼间还带着几分匆忙之色,见了宇文海,当即跪地行礼:“父皇,儿臣来迟,还望父皇恕罪。” 宇文海微微抬手:“起来吧,今日不是朝堂,无需这般拘礼,坐近些。”
待大皇子落座,宇文海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似是陷入了回忆:“皇儿,你小时候顽皮好动,有一回啊,瞒着众人偷跑去御花园的池塘捞鱼,失足掉进水里,可把朕吓坏了。朕赶到时,你浑身湿漉漉的,还冲朕傻笑着,那模样,朕到现在还记得。”
大皇子也跟着笑了:“父皇,儿臣那时年幼不懂事,倒是让父皇操心了。”
宇文海轻轻摇头,话锋一转:“后来你长大了,懂事不少,帮着朕处理政务,也是尽心尽力。这些年,朕看在眼里,你早出晚归,那些堆积如山的折子,你一份份仔细批阅,从不喊累,朕很是欣慰。”
大皇子连忙欠身:“父皇日理万机,儿臣身为皇子,理当为父皇分忧,不敢有丝毫懈怠。” 宇文海微微颔首,继而问道:“你一直在提倡改举荐制为科举制,此事你再给为父详细说说。”
大皇子坐直身子,眼中闪烁着光芒:“父皇,如今这举荐制,虽说也为朝堂输送不少人才,可时日一长,弊病尽显。有权有势之家把控举荐大权,寒门子弟纵有满腹才华,也难有出头之日。儿臣想着,若推行科举制,不论出身,只凭真才实学,择优录取,必能广纳贤才,充盈我大周朝堂。”
宇文海听完,没有立刻表态,沉默片刻后说道:“皇儿,你能有这份心思,为父很是高兴。改一个制度,于朕而言,不过是批复几个折子的事,可你想过没有,这制度要推行下去,绝非易事。”
大皇子面露疑惑,宇文海继续说道:“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那些靠着举荐制维系家族荣耀的世家大族,怎会轻易放弃手中权力?再者,民间百姓对新制度心存疑虑,短时间内也难以接受。这科举制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其间要耗费的心力、要应对的阻碍,远超你想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