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你今天用般若空性的思想来收心,收到最后,它趋向于空性,因为你的法就是空性的引导。你用一切法毕竟空来收心的时候,你的心进入一种寂静不动的状态。可能你修圣道还可以,但是净土宗,你要忆佛念佛就有困难了,你要念想极乐世界的依报的庄严,大地庄严、宝树庄严、楼阁庄严、莲花池的庄严,因为你那个念头带不起来。所以这个空观跟净土宗的忆佛念佛是冲突的。

但是你读诵《法华经》就不一样。诸位!你读诵《法华经》,它的收心是用离相的方式。它不是去断这个一切的因缘相,它离相。它离相以后,它还可以怎么样?把它借回来。因为它回归到一心,它不是回归到空性。回归到空性,对我们心性的功能是压抑的;回归到一心,一心真如是即空即假即中的。所以,你读诵《法华经》是最为圆满的收心。你可以远离过去的妄想,你也可以开创未来极乐世界的相状。

因为,收心最高的一个困难度就是,你观一切法空,你又不能坏诸法的假名假相假用,就难在这里。你不能攀缘它,你也不能断灭它,所以,你稍微弄得不好,你要么偏有要么偏空。偏有更糟糕,你什么都不收,那你这个心就在你年纪大的时候整天打妄想,想过去想未来,那你也不能往生。你收得太彻底,你的心没办法忆念佛号,不能忆念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不能感应道交。

《法华经》的收心,好就好在它用一心来收心,用一心真如来收心,它不用空性来收心,所以它随时可以把相状“息幻尘”。它可以同时离相清净,也可以同时借相修心,这个是它的观行位的特点。

我们看第三个,内凡的相似位。

内凡位

四、相似即佛

四住虽先落 六尘未尽空

眼中犹有翳 空里见花红

相似即佛。我们知道,《法华经》的功德只有一个,就是法身,他不是证得空性,他是证得法身。那么法身在没有出现之前,他会有一种相似的功能出现,就是他的六根产生变化,六根清净位。

那么六根清净位有什么相貌呢?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你从前面的观照真如、调伏妄想以后,再进一步,你的三界的见思惑会先脱落。注意“脱落”这两个字。圆教的思想不讲断烦恼,因为,你断烦恼表示你承认烦恼是你的一部分,而你的一部分,是你多余的,你把它切断。我们说过,圆教的思想,是从众生法界先契入心法界,所以他的心是安住在一念心性。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是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业力,也本来没有生死。本来没有,也就是说,烦恼只是我们在生命当中所形成的一个假名假相假用。就像镜子一样,镜子里面本来是没有影像的,你放一个苹果,就出现一个苹果的影像。欸,你说我把这个苹果影像断掉。不需要!你让它脱离就好了。所以这个圆教的思想,它的烦恼叫做脱落,它本来就没有烦恼。

虽然脱落了四住,就是三界的见思,但是界外的无明,就是微细的法执还在。这个微细的法执,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阿罗汉就很清楚。你看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在阿罗汉里是不可思议的,三明六通八解脱,是阿罗汉里面最顶级的阿罗汉。但是,作为一个阿罗汉,他听到大树紧那罗王菩萨弦音一动,他就闻声起舞,他控制不了自己,开始跳舞,失去威仪。为什么?因为阿罗汉虽然破我执,他对于这种微细的清净法,就是那种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的功德的法执,他没有断。所以大树紧那罗王菩萨那个弦音一动,显现出那种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的时候,他就控制不了。就是“六尘未尽空”,对于这种清净功德庄严的法执还在的。讲一个譬喻,“眼中犹有翳”,就像眼睛上面有一种白色的遮障,所以他看到虚空还有朵朵的红花。就是我执已断,法执犹在,这六根清净位。

我们看下一个。这进入圣位了,从内凡到圣位的分证即佛。

圣位

五、分证即佛

豁尔心开悟 湛然一切通

穷源犹未尽 尚见月朦胧

分证即佛就是“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这个“豁尔”就是突然间开悟。我们修行是经过长时间的理观事修,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开悟就一瞬间而已。这一瞬间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出现在禅定当中。所以圆教初住,初破无明、初证法性不是在散乱心的时候,不是。你积功累德,拜忏、修六度,可能在散乱心,但是你最初一念的法身现前,一定是在禅定的一念的相应慧的时候,由禅定的资助,然后,顿破一分无明,顿证一分的法身。证得法身以后,“湛然一切通”。

我们前面的,不管是名字位,不管是观行位还是相似位,对真如都是观照的一种模拟跟假想,这个时候是真的真如现前了。然后,真如现前以后,你再来看世间,那真的是如梦如幻,就万法回归一心了,所以当体即空即假即中了。

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问题呢?“穷源犹未尽”,是“尚见月朦胧”。你可能是证得一品法身,或者两品法身,就是真如的光明显现,但是还没有成佛。这个地方的分证即佛,有四十一位的法身: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等觉。就是这个法身的功德慢慢地圆满,但是还是“穷源犹未尽”。这是分证即佛。

我们看最后的佛位,究竟即佛。

佛位

六、究竟即佛

从来真是妄 今日妄皆真

但复本时性 更无一法新

成佛以后,你圆满成佛以后,当然你可以回顾你过去的无量劫的凡夫的世界,你会得到一个答案,就是过去“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诸位!你现在的心整天打妄想,对不对?哪一天你成佛了,那你现在打妄想的心跟成佛的心,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还是你换了一个心?这一句话就给你答案了。

当我们是迷惑的时候,当我们向外攀缘的时候,真如的心就变成全真是妄。真如不可以切割的,不能说:欸,我现在把真如分成三分之一打妄想,我三分之二是真如。没有这回事情,没这回事情,只是浅深不同。就是过去是全真成妄,那现在呢?是全妄即真。只是这个妄跟真的程度它浅深不同,就分成六即佛。但是,总而言之,真如是不可切割,所以是全真而起妄,全妄而即真。

就像有一个禅师说的,那禅师他没有开悟之前,他说,我以前看山坡当中的草,看它们全部都是草。我现在再来看,我发觉它们全部都是药。这什么意思呢?你不懂药理的人,你看草就是草,没有用的草,但是你懂得药理的人,你看这些每一个草都有作用,全部都是药。

又有一个禅师,也是这个道理。他说,我以前看大海的时候,我看到的全部是波浪;我现在再来看大海,我看到的全部是海水。就是“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就关键在于他是已经觉悟还是迷惑。一念迷,“从来真是妄”;一念悟,“今日妄皆真”。所以本质是没有变的,是作用改变了。

所谓的成佛就是“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我们修行只是开显我们自性里面的自性功德力,并没有去增加哪一个法,就像我们过去说的,同样一片虚空,同样一片大地。其实是有一些改变,就是虚空当中多了一道光明。就是我们以前的心是有真如,但是它是处在黑暗中的真如;现在是被光明给开显了,所以虚空中多了光明,大地当中多了一分的自在。

我们以前性具十法界,但是我们要变现什么法界,我们做不了主。就是我们以前的大地要出现什么东西,那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成佛以后,你可以变成一只小白兔,你也可以变成一个人,你也可以变成天人,你也可以显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身佛。你十法界,那叫做随生自在,就是这个大地多了一分的自在。就是虚空多了一道光明,大地多了一分自在。那其他呢?虚空还是虚空,大地还是大地,本质没变。这个就是所谓的究竟即佛。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

性德 六而常即

修德 即而常六

性修不二

整个圆教的修学,是先从内观真如以后,再去修六度法门,这是众生法界先跟心法界结合,再去修佛法界。所以它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它是开显自性的功德力,性德,所以才有“六而常即”的“即”这个概念。虽然理观,它也有事修,有六度的事修,所以也是“即而常六”。所以,它整个修行叫性修不二。

我们看这个判教,一般的权教的判教,它的标准在空性。你对空性的体悟多深,那你这个阶位就有多高。那你空性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是别教的十信、十住、十回向,主要的是以空性来作判断。但圆教不是,圆教是以法身来判断,以你对法身的观照、对法身的开显到什么程度而安立的。

这样讲就是说明什么事呢?这个“即”是关键了。诸位!藏通别三教没有“即”这个字,藏通别只有差别相。所以,你把修别教的两个菩萨找过来,没有证得法身之前,他们之间只有差别相,没有共同点。圆教不是,圆教是任何阶位都是“常同常别”。圆教名字位跟观行位,浅深不同,但是他们两个依止的地方,所缘境都是自性清净心,都是法身。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什么事呢?圆教的特点,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它的因地就是以自性功德力起修。如果从果地来说,我们也可以这样讲,说是名字位。要理即法身,这个法身在你的心中就白白浪费了。你说名字即法身,说明你了解了。观行即法身,开始观照了。相似位法身、分证位法身、究竟即法身。就是说,他在因地的时候就是用自性的果地功德来当所缘境了。所以《法华经》也可以说是自力门、果地教。它是个果地教,因为这个性德是本具的。

诸位!圆教的思想,不是说你所有的果地都是修来的。如果所有的果地都修来的,我们看<如来寿量品>,他怎么可能法身常住?他怎么能够三世益物?佛陀凭什么能够生生世世无量时空地不断地现身说法,没有停止?按说,你的因地是有限量,你的果地怎么没有限量呢?所以这个果地不是修来的,不是因缘所生法,是我们本具的,我们只是把它开显出来。所以圆教这个“即”字,这是关键了!我们因地就要用自性功德当所缘境,慢慢地去了解它、观照它,最后把它开显出来,最后圆满。

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以后很喜欢打坐。他刚出家,什么事都不做,就跟大众不相应了,所以他就离开他的常住,去参访怀让禅师。到了怀让禅师那儿,因为喜欢打坐,所以他把事情做完以后,就去禅堂打坐。怀让禅师就注意到这个马祖道一。他有一天就故意在禅堂门口跟马祖道一禅师相遇。他就问马祖禅师说,你整天打坐,图个什么?马祖禅师说,我图作佛。怀让禅师就点点头,笑一笑就离开了。离开以后,过了几天,怀让禅师就故意拿一个砖块,在禅堂前面慢慢地磨、磨、磨。马祖禅师出来就看,欸,师父!你磨这个砖块干什么?他说,我要把这个砖块磨成镜子。马祖禅师说,磨砖云何成镜?这个镜子是铜做的,你应该拿铜片去磨,你怎么拿砖块去磨呢?所以,磨砖云何成镜?

怀让禅师讲一个重要的话,就反问他,打坐怎能成佛?这句话很重要!诸位!打坐是一个法门,它是透过调身、调息、调心,让我们内心保持一种寂静的状态。法门是不能成佛的,诸位!成佛你是要怎么样?要开显自性,你要观心的,要内观真如的,你要去学习,要去信解、观照、发愿,最后才能够成佛。所以马祖禅师听了以后当下开悟。

法门只能当作助行,真正成佛你要有很多的道前基础。你要去学习《法华经》,要读诵《法华经》,建立你内心的理观的智慧,然后你再去打坐,再去拜忏,你才可以成佛的。就是你那个因地,要先找到你的因地。成佛的正因在于,就是我们说的,“方听无声曲,始闻不死歌”,然后就是“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就是你要找到一个成佛的因地,然后才能够去修行的,不是你整天打坐就会成佛的。打坐只会让你寂静,而不会让你成佛。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