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一论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要论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
注释:天下之物,散开后必有统一,分开后必有结合。天地之间四面方之物,虽然表面各有不同,但内里出于一源千头万绪,自有其生灭之源。如果要理论这万物之道,皆为同一本源可变化为万事万物,而万事万物又可归于同一本源也。这太极拳之学,也是此道。
太极拳者,不管身体内外之运动千变万化,总是在追求劲力身体内外之运动虽然不同,总是为了追求内外合一的周身整劲。
何为一?人体从头顶到足底,内有五脏六腑、骨骼筋脉,外有皮肉毛发、四肢百骸,这人体内外的以上这些组织器官以统一的方式蓄发能量,即为相联而为一也!
注:一定要以能量蓄发的角度和观点看待内家拳与内家拳论。那人体内外的五脏六腑、骨骼筋脉、皮肉毛发、四肢百骸,本来就是相联而组成身体的。此处所谓的相联,并非指外形,而是指能量蓄发也!
如果人体上下、内外之能量蓄发合一,则周身运行能量,而不像那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相互之间没有能量运行的直接联系,故浑身肌肉紧张发力时浑身就会僵硬得像一根木头一样,不能使每块肌肉蓄发的能量在周身运行而只是局限在每块肌肉与骨骼连接处之两端,即能量蓄发是静止不动的。这时,击其一处就会破坏整个身体的平衡。
而太极拳之能量蓄发,让周身整体之上下、内外,均以统一的压缩旋转方式蓄发能量,故能量能够在周身上下、内外运行,能量蓄发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按照技击所需而流动的。故这种能够根据技击需要而在周身流动运行的能量蓄发,就会“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即以自身流动运行之能量承接对手打来之劲力,或吞入对手劲力,引进落空,或以绝对巨大的能量与对手之劲力硬打硬进!
注:太极拳之打法:敷盖对吞,其中敷盖对的打法为形意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吞的打法即为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切记,太极拳没有向外拨开外力之打法,此乃二岁幼儿之技也,是人就会。即便在外拨外力中加入高深玄妙的划圆,也只是故弄玄虚不堪一击的花架子!
比如说,当人体使用肌肉紧张发力而使身体形成一根杆时,你只需要将劲力作用到其身体任何一个点上,就会破坏其周身平衡而受伤或倒地。你可以只在其手臂部位施加劲力就可将其摔倒,或者扫绊其腿脚,或者打击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令其丧失战斗力。这种能量蓄发在内家拳中,就被称之为死、拙力、蛮力。
而在内家拳的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之中,由于能量蓄发是活的,身体不会形成一根杆,身体会像一条蛇。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遭受外力打击,都可以在受打击部位利用流动运行的能量蓄发进行敷盖对吞的打法,从而化解外力或直接打击对手。故而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
由于内家拳的能量蓄发是内外合一而成,是周身整体在上下、内外共同进行的能量蓄发,故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
即肌肉紧张发力能够使身体形成一根僵硬的死的木头,身体僵硬后就不能再次按照技击所需进行能量蓄发。内家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能够将身体习练成像蛇一样,身体各处都是不僵硬的活的,任何一个部位在遭受外力时都能够进行能量蓄发。
这就是周身上下、内外合一。这样的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并不是使用肌肉紧张发力而勉强做出来的,而是经过艰苦习练出来的一种达到有意无意之状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