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过一场便罢,晚间贾氏置办了一席小宴贺瑶哥儿。

他又没亲人,拜师虽为大事也不好劳烦弘道人再从山上下来辛苦操办,自然从简。横竖小孩子家一看桌上五颜六色七彩斑斓大多都是没见过的,精神的不得了。

换过新衣,就在学堂里头给圣人像上过香起来又给林如海正经端茶磕过三个头,拜师礼便算齐备。待得开席,林如海笑着命人将几样滋味儿足且好克化的都放在孩子们面前,自己仍依着旧日习惯捡些淡口时蔬下饭。冷不丁看见女儿也只丫头布素菜时才用几口,眉头微皱复又放开,转头交代人炖个花荤的鸡子备上。

林家从不在饭桌上教训子弟,贾氏嫁进来这么多年也早已习惯,除了劝几个孩子添饭加菜余者一概不提。菜过五味后换了几道点心阖家闲坐,但看庭前月影映着梧桐,一点一点叫那道斜过天际的银河压下阵势。

“此情此景,当有好句方才不负,你们可有好句?”林如海举了茶权作小酒,贾氏偶有两句助兴,剩下便是黛玉与他父女两个一人一句连了约有百十来句。白小哥此前只晓得灵枢、素问,做学问也就只这半年的事儿,一本全唐诗未曾读完哪里做得出诗,只听老师、师妹并师娘不假思索出口成章倒也洒脱,索性从丫头手里要过纸笔一句一句录下来。唯有瑶哥儿,偏有人拿糕点逗他,又想不出词句,急得几乎大哭。还是林如海抱了他放上膝头合着头顶发簇揉揉:“不急不急,这一盘子都留给我们瑶哥儿,倒是再往后读书可得上心,不能叫姐姐扔下太远。”

贾氏见他不计较儿子学力不如女儿便也放下心,举块夹了粉嘟嘟的菱粉糕放在瑶哥儿碗里:“今儿是白小哥的好日子,饶你一遭,须得记住欠了你师兄一首。”

瑶哥儿知这次又叫混过去,且看父亲母亲脸上并无不耐愤愤之色,便也放下心抱起糕儿咬了口才道:“他日等我学会了写上一本子诗还师兄,还要叫将来人背得痛哭流涕!”童言童语一番壮志,丝毫不知世事艰难,倒听得林如海连声大笑:“好好,就等着拜读瑶哥儿大作,看看是怎地能叫人背哭出来。”贾氏在旁笑推他一记,直道不该这么宠孩子,林如海也不恼,怀里抱着幼子拍拍屁股,才又侧过去看她:“哥儿才四岁,放在旁人家里蒙还未开,急甚。做学问嘛,一点就透固然难得,终究还得自家苦读修持。如今还可拎着棍子追在孩子身后逼他学,将来难不成还得拎着棍儿追进国子监去?”

说着好像真叫要满地找棍子似的,不等瑶哥儿转过弯儿一桌子人哄然大笑。下人想笑不敢笑,纷纷低了头与主子斟茶夹点心。瑶哥儿初初一听不是好音,似又与己有关,如今又见家人都在笑,方知父亲是拿自己逗趣儿。这孩子脾气宽厚,这会子并不恼怒,小手一抱冲贾氏拱了拱,挤眼睛笑出几颗小白牙。

黛玉坐在席间侧眼看了好几回身边丫头,这丫头最近新提上来,最是个实心眼儿,一径往主子碗里添东西,余者一概不顾,也不抬头看示下。没奈何只得自家提了筷子先与父母取过放在碗中,又与白小哥夹了一块算是认得这位师兄,再往下才是瑶哥儿的,特特往糖粉里滚过几滚才进他嘴边:“赶明儿先看你那大字伸直胳膊腿儿没。”

瑶哥儿见自己那块点心上糖最多,哪还顾得上计较大小,上去啊呜一口咬住,腮帮子鼓出来一块儿就跟下面进上来的兔子似的。

罢席后贾氏与林如海商量与白小哥在外院收拾个住处来。孩子一年大过一年不好再往后头娘儿们群里厮混,不单他,便是瑶哥儿过了六岁也得搬出去,好歹方便读书亦方便见人。若说母子分离横不至于,抬脚几步路的事儿,下学走过来晚膳还没摆上呢。

林如海听得便点头:“一并将瑶哥儿的院子也先弄出来,就放在外书房旁边。不要安排丫头,只往家生子里挑些干净沉稳的小厮来,白小哥不必费心,倒是瑶哥儿,该会的都得让他自己做,莫养得娇小姐似的。”

贾氏起身笑了与他递过一盏温水:“哪里就宠成那样。不要丫头也行,就只怕小厮们心思糙,总有想不到头里的,或者放位嬷嬷镇着。”林如海接过水,也不与她争这长短:“都依你,简单朴素些。”

既如此,第二日贾氏便选了外书房旁两架并在一处的院子收拾出来。略靠东头的留与瑶哥儿,西头挨着垂花门的把与白哥儿,每个院子都安排一位嬷嬷两个伴当四个小厮,又有跑腿儿打杂的若干。横竖说好如往外头去这些伴当小厮必得跟两个在身边儿,生怕再叫遇上拐子或不是旁的懊糟事儿。

如此安排一番,先是白小哥从客房搬进去,过了没两天瑶哥儿也闹着要去,无他,唯嫌他妈管得太宽太细,还是外头自在。叫贾氏请了戒尺往手心轻轻敲上一板立时乖巧,老老实实不敢再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