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于照片的艺术,我在拍摄的时候脑子里完全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因为我全部的注意力,都在那些有趣的事物和画面上。”

“当它们发生在我眼前时,我按下快门,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至于决定性瞬间,你们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根据我个人的审美,所拍摄的定格画面。就像你们现在展览里看到的那些,或许你的身边也有类似的瞬间发生,只是你手里没有相机而已。”

“嗯……我觉得摄影的未来……说实话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分类估计已经没有什么拓展的可能性了。而且我已经老了,没办法在街上拍摄了,或许这就是最后一次影展……”

当布列松和马丁的声音在电视机里响起,影展里的人都围绕在电视机前,盯着里面展示出来的一张张照片。

虽然没有人物的画面,但至少看起来不算枯燥,甚至结合布列松的话语再看照片还有些新的发现。

这种感觉无疑很新奇,有种后世看视频解读的错觉,每个人都沉浸在布列松诉述的决定性瞬间中,直到所有问题问完,胡克关掉电视。

“能再放一遍吗?胡克先生!”第一排《纽约时报》的记者立刻喊道,他刚刚有一些问题没有跟上,笔记只做了一半。

其他人也纷纷喊起来:“对啊,再放一遍吧!我还没有看懂。”

“没错,布列松先生讲述的太深奥了,我只听懂了第一句话。”一些妇女也跟着抱怨起来,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些她们都没办法仔细听声音。

“前面的人可以换个位置吗,你们的头挡住电视了!”还有一些人想要摆脱眼下这个位置,挤到前面去。

而艾萨克身边一位短发戴着厚厚眼镜的瘦弱男人也跟着喊:“对!我的位置太靠后了,都没看到布列松先生。”

“伙计,布列松先生没出现,这儿只有他的照片和声音。”前面的人回头说了一句。

瘦弱男人立刻回问:“只有照片你们看得那么起劲?”

“因为……挺有意思的,真的,我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

“那我们能换个位置吗,我也想看。”

“你长得挺丑,想得挺美……”

听着前面人不假思索的讽刺,艾萨克差点没乐出声,他没想到自己一个简单的创意竟然会引起这么多人的热烈反响。

但胡克先生的心情就不是那么轻松了,看大家重新播放的呼吁这么高,他不禁有些为难,最后决定临时更改播放次数。

“好的,各位,我们将会在……半个小时之后重新播放一次。”这么做是为了让没有排到前列的观众有机会弥补。

否则若是十分钟播放一次,那估计大家一定会赖在原地不走,等待开始。

听了胡克的话后,大家埋怨的声音立刻减弱了许多,也就在此时,头发乱糟糟,黑眼圈痕迹很重的约翰突然挤到前面,举手问道:“胡克先生,我想问一下这个装置艺术的作者是谁?”

他的话吸引到了一部分记者和观众,大家没有随着大众离开,而是站在他身后听着两人的对话。

胡克回答道:“他叫艾萨克·诺顿,是布列松先生的助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