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也是按着祖产,与兄弟是均分的!”
“怎么个均分?”
“宅院一人一半,只是俺是长兄,便将周济族亲,养缮宗祠和周应双亲的事务接了过来,虽然多了些田产也是学田与祠堂之类的。”
“哦?”
惟公量了量手里的单子,
“你们祖宅乃是蓼谷县南郊八里处的裕成乡,为何如今你的户籍还在裕成乡中,篁有裕在县学登记的却是裕成乡再往南五里的子卯坳处?”
又问那乡老,
“这子卯坳是个什么所在?”
“禀告府君,此乃是我们乡下最南面的荒僻处,因为有道山梁从南面突出来又转向东面,故而这山坳是个三面环山的地方,原本是养驴子作胶的地方,是篁家老员外年迈之后,因为他们兄弟二人一个不谙商贾之道,一个是个进学的好苗子,才废了牧场驴圈,慢慢的开荒做了田产,只是山坡向阳反倒是良田,山坳因为灌溉的沟渠穿了过去,又是地势低洼,倒不好处置,虽算作水田,但是远非平地里的水田质地。”
这乡老说起地方事务倒是如数家珍。
惟公并不以为这乡老啰嗦,而是细心听罢了,又问那篁有光,
“素来兄弟即便分家也该是个邻居,如何你们这大户人家分家,倒把亲兄弟发配到了山里面?”
篁有光懦懦的哼唧道,
“俺家娘子说,俺这兄弟是个读书人,住到那里倒是清净些,必然是对进学有帮助的!”
这番话不必惟公说什么,堂外百姓已经是嘘声四起。
“你再说说田产是如何分的?”
“自然是无论水旱田都是一家一半!”
“好个一家一半,你莫非没听到乡老所言,便是水田,这子卯坳的阴湿地方能与平原地方相提并论?山坡的旱地梯田能与平地旱田一样的伺候?”
篁有光无话可说,惟公却振振有词,
“某再问你,你家田产合计多少?”
“合计水田一百六十亩,旱田两百亩,俺家其余的百亩水田都是俺娘子的陪嫁。”
说起这个真个是倒背如流的爽利。
惟公指着手中的文书,言语平淡,但是这份平淡下掩藏着惊涛骇浪,
“朝廷自天圣四年夏至天圣五年春,做了丁籍核查,应天府根据丁籍重新核实,对于你们篁家这等大户,蓼谷县有专档,而府衙也有备案,幸亏府衙信任录事参军便是原蓼谷县主簿朱纯臣,此人你也该知晓吧?”
篁有光确实不是经商的材料,只看此人现在这副懵懂样子,根本没明白惟公的潜台词,惟公继续说道,
“看来你那位娘子才是你的当家人,等下她回来就该明白某的意思了,她只以为这朱主簿向来不管闲事,却不晓得‘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意思,”
说到这里还似有意无意的看向那若有所思的篁有裕,又说道,
“朱主簿对于你们的家事还颇为熟悉,只看这各处的记录,你且说说,你父亲病故前,还在册有水田两百亩,旱田四百亩,桑林三百亩,苎麻田百亩,池塘三处,还有水碓坊两处,绸作坊一处,铁作坊一处,蓼胶作坊两处,蓼谷县城中商铺五处,仓库一处,驴骡大牲口百匹,耕牛十头,猪羊五圈,鸡鸭四舍,以年两税及各项买卖缴课,折色你们篁家年入合计不下千贯,家资除去田产外,折变有一万五千贯上下。你却说说,这等丰厚家产如何分的?”
莫说篁有裕闻之一怔,便是篁有光也是,只听惟公继续说道,
“你们篁家明明是个一等户人家,而你们的亡父为了你们兄弟着想,才在离世前便定下分家之举,可是按着你们在册的财产,便是均分也都是二等户人家,可你这嫡亲兄长却实实在在将一母同胞逼成了个四等户,你有何话说?”
不说堂外许多百姓的喧哗已经群起,只说这篁有光也是一脸的不可置信,篁有裕也少了些从容,质问起兄长来,
“兄长,你不是说咱们家账面上只有些宅子田产,咱们乃是亲兄弟,你难道不知我的秉性,即便与我明言,便是分多分少,我又岂能作梗?”
“兄弟,我。。。”
篁有光也是臊红着脸对着惟公回话,
“府尊,小民是有所隐瞒,但是也只是将部分田产冒名在俺家娘子名下,其余许多家产俺也是闻所未闻啊!”
“你与危氏成亲多久了?”
惟公忽然转换了话题。
篁有光现在是有问必答,
“那是家父早先定下的婚事,六年前娶过门来的。”
“危氏嫁入你们家六年,诞下几个子嗣?”
“五年前生了一个女儿,紧接着便是先父病重,没多久便故去了,因为守了三年丧,去年年底又添了一个女儿。”
惟公又问那篁有裕,篁有裕则答道,
“兄长婚后第二年,父亲病重,学生这才成婚,拙荆也是父亲相中的,只是过门不久,父亲便故去了,三年守制,之后学生也是不敢耽搁学业,也是去岁入了县学,才算安定几分,拙荆这也是才有了身孕,而时至今日,学生也才得知。”
“你们的娘子,危氏与樊氏都是福昌县人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