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或许已经习惯了朱元璋开朝会开一半忽然要变个花样的神奇脑回路,毕竟有段时间他还让大臣们一起在金銮殿里吃什么翡翠珍珠白玉汤。
都是说干就干,念头起来了,要是没人拉得住,大臣们就得陪着老朱把这个念头落实了。
仔细想想后世明朝皇帝几個整活的,大概也是这样的想法。
包括但不限于先给自己封个将军,然后再以将军的名义出去打仗之类的事情。
巨大的告示板面已经被工匠们立起来,前面的广场上就是给官员们准备的一些健身器材。
好家伙,朱柏看着已经有种二十一世纪一些市集健身广场的味道了,真是熟悉的感觉啊。
要是皇宫门口那些摊贩能够直接把摊子摆进来,那就更像了。
“本次国债发行分两期,第一期三百万两,第二期二百万两,正好覆盖历年宝钞发行的四百九十到七百万范围之间。”
朱标正在徐徐解释着其中细则,如果没有这期国债,老朱恨不得把每年发行的宝钞直接翻个倍。
如今有了国债,总算是一个对应的金融关系,是把实际存在的价值以债务的形式来使用,而不是直接增印宝钞无中生有。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应该是大明尝试资本萌芽的起步。
但是在朱柏眼中,这条路还很漫长。
为了平衡朝廷之中文官和勋贵们的力量,这期国债发行会有一定的份额允许江南士绅富商,在户部报备之后,由一位大臣代持凭证购买。
还会有百分之二的份额留给民间百姓,这百分之二的国债用于战事的实际作用并不大。
更多的是一种宣传形式,给人们参与感。
算是一种提高民族信心,增加凝聚力的手段。顺便扩大一下人们认知中宝钞的花费范围,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接受宝钞的使用。
至于勋贵们大大小小的国公到侯爷,再到其他爵位,家里的财富还是能够支撑得起大部分的国债份额。
毕竟对于勋贵武将们而言,打仗是他们加官进爵的最快手段。
那些二十四功臣里面,有不少侯爷还在想着参与建国后的战事,来让自己在活着的时候能够成为国公。
毕竟死了再被追封的话,儿子还是侯爷。
朱柏的大舅哥,靖海侯吴忠就是如此,父亲海国公的名头还是死后追封的。
可要是活着成了国公,那就能一直世袭下去!
至于国公们能不能想着再进一步,封个王之类的,那就有些异想天开了。
本朝以来,是有异姓王,如开平王常遇春,都是死后追封的。
会在三年后病死的徐达,也会被追封为中山王。
朱标很快解释完,之前几天朝会大臣们都已经知晓得差不多了,今天就是走个流程。
随后有专门的户部官员手持一式五份的对照表,每期轮换一位官员爬上木质的阶梯,在告示板预印的表格位置留下信息。
另外还有一份告示板在对面,有专人抄写。这一份是要送到宫外,由百姓们观看的。
郭桓拎着一个盒子,收揽着大臣们填写的国债表格,一个个盖了印戳,后面的户部官员抓紧时间备份唱票,告示上开始更新数据。
朱柏也签了一份表单,两千两份额,算是把之前大婚的时候收到的礼全部交出去了。
还是以直隶交通公司的名义购买的。
大臣们即便已经早有准备,不过第一次参与这种形式的活动的时候,心情还是很激动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