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癸约在帝皋六年(庚午,前1671)出生于西河王宫,父亲执政时立为王储。约公元前1653年,姒癸的父王姒发去世,他即帝位,号帝癸,以已丑年为帝癸元年。

姒癸是一位不信鬼神追求自由的君王,史书上说他“暴虐、嗜酒、好声色”。他即位之初便决定把国都迁回到故都斟寻,立刻遭到群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仍然是那句老话:“斟寻乃亡国之都!”他们列举了先王太康和后羿、寒浞等亡国的事实,引证少康迁都的原因,劝谏姒癸改变主意。但姒癸偏不信邪,坚持迁都,并征调大批的工匠和奴隶前往斟寻,修复旧都的城墙和宫殿,使旧都焕然一新,更加豪华气派。

帝癸元年(己丑,前1652)秋,姒癸将国都从西河迁回斟寻。

帝癸三年(辛卯,前1650),姒癸认为斟寻王宫仍然不够气派,下令在离王宫不远的一座山(潍坊昌乐市的首阳山,又名西倾。)旁建造更为壮观的宫殿,取名倾宫。

《竹书纪年》载:“(帝癸)三年,筑倾宫。毁容台。”姒癸为了修建倾宫,在全国征调了大批的奴隶和工匠,并向各诸侯国摊派钱、粮、物资,一时民怨四起,诸侯震怒,整个天下都出现了反常的现象。祭祀用的社神露出了枯木干草,行礼的“容台”无缘无故地倒塌……青山变成秃岭,沼泽干涸见底……田野里没有禾苗,路边上不长野草。(见《淮南子·览冥训》)百姓不堪其苦,都对着天咒骂夏桀。

由于姒癸无德,各诸侯国多生叛乱之心。这一年,东方的畎夷叛夏,在歧邑(诸城市东)起兵向夏王朝的边境进攻,由此拉开了夏王朝末年的战争序幕。

夏王姒癸并非酒囊饭袋,他既有领兵征战的勇武,又有排兵布阵的谋略,他亲自部署军队讨伐畎夷,大获全胜,使畎夷再次臣服。

帝癸六年(甲午,前1647),岐踵国有一个叫作戎的人前来归顺,据说他是一个品质很恶劣的人,他和另一个叫作干辛的大臣都是姒癸的得力助手。古史说夏桀是受他们两个的熏染才变坏的。“夏桀染于干辛、岐踵戎。”(《吕氏春秋·当染篇》)

帝癸十年(戊戌,前1643),金、木、水、火、土五星错行,半夜时分,天空降下陨石雨,国都发生地震,伊水和洛水都枯竭了。(《竹书纪年》)很明显,这是天时不正,夏王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连伊、洛(今虞河、渭水河)的河流都枯干断流,旱情是相当严重。

帝癸十一年(己亥,前1642),姒癸在仍邑(安丘市东)召开诸侯大会,多数诸侯都如期而至,只有少数没有到会,最可气的就是有缗国(夏代诸侯国,在潍坊东),距离仍邑只有一百多里路程,竟然没有到会。姒癸大怒,命干辛领兵攻打有缗氏,灭其国,将其族人全部收为官奴。这种杀一儆百的做法极大地震慑了其他诸侯国。

帝癸十三年(辛丑,前1640),姒癸发明了天子专用的交通工具——辇。《竹书纪年》载:“(帝癸)十三年,初作辇。”辇是一种人拉的车,专供帝王乘坐。夏王朝时,许多贵族人家都已经有了马车和牛车。姒癸为了显示天子的高贵,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辇,进一步突出了帝王的身份。

帝癸十八年(丙午,前1635)姒癸亲自领兵讨伐有施氏(诸侯国,今山东滕州市境内)。传说姒癸力大无穷,双手能把铁勾抻直,能把铁筋拧弯。他依仗自己的勇力,不修德政,专靠用武力征伐诸侯,使许多百姓死于战乱之中。他有一位宠臣叫赵梁,专门鼓励姒癸出兵攻打诸侯,有施氏因遭受灾害无力交纳贡赋,赵梁便说有施氏藐视君王,建议出兵讨伐。娰履癸从其言,立刻发兵围剿。有施氏惧怕夏军,只好献美女妺喜求和。姒癸得美女妺喜,心中大悦,旋即下令退兵。

姒癸为了讨取妺喜欢心,特意在倾宫又为她建造了座高台,取名瑶台。

姒癸的倾宫是依首阳山(今昌乐县城东)而建,仰观有倾斜状,故称倾宫,倾宫中的瑶台修得十分豪华,玉栏金柱,光华夺目。姒癸日夜和妺喜在宫中饮酒、听歌、看舞、赏花,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妺喜抱在怀里亲热。

史书上记载,说妺喜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喜欢听撕裂丝绸的声音。姒癸为了讨她喜欢,便向那些生产丝绸的诸侯国征调大批丝绸入宫,并组建了一个撕绸表演队,专门在妺喜面前做各种各样的撕绸子表演。每天撕碎的丝绸堆积如山。这还不算,姒癸还在倾宫内建造酒池肉林,大摆宴席,广召天下豪饮之士,“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酒池可以运舟”(《通鉴外纪》)。

帝癸二十二年(庚戌,前1631),周的先祖姬公刘将国都迁于幽(今陕西咸阳市旬邑县西),恢复发展农耕,周族从此逐渐兴旺起来。(《资治通鉴纲目》)公刘就是后稷的后代,后稷的七世孙不窋(zhú)被夏王太康罢了官,愤而率领族人西迁于北豳(bīn,又作邠,今甘肃庆阳市宁县),改姓为公,公刘为后稷的十九世孙。

帝癸三十五年(癸亥,前1618),商侯子主癸去世,传位于儿子成汤,成汤就是商汤。此时成汤已经七十一岁,他即位后将国都迁于蒙邑(诸侯国都,今山东聊城市,原颛顼都城),第二年灭掉葛国(今河南许昌长葛县),迁殷商子民镇守其地。

帝癸三十六年(甲子,前1617),也就是商汤元年。诸侯岷山氏(诸侯国,今山东滕州市)叛夏,不肯向夏王朝缴纳贡赋,姒癸派大臣姒扁率军征伐。岷山氏恐惧,献琬、琰两位美女给夏王,求和。姒癸一见二女,立刻被她们娇羞妩媚的姿态所迷惑,不仅停止了对岷山氏的征伐,还免除了岷山氏每年的贡赋。姒癸宠爱二女,赏给她们每人一块玉,给琬儿的玉上刻着一个“苕”字,给琰儿的玉上刻着一个“华”字,两块玉合称为苕华之玉,故称二女为“琬苕”、“琰华”。姒癸因宠爱二女而冷落了妺喜,妺喜从此对他深怀怨恨。

帝癸三十七年(乙丑,前1616),伊尹入夏王朝求官,与妺喜取得了联系。伊尹在夏王朝呆了四年,五次向夏王献策都没能得到重用。妺喜劝他投奔商汤,并答应如果伊尹助商汤灭夏,她愿意尽全力帮忙。

帝癸四十年(戊辰,前1613),伊尹对夏王娰履癸失去信心,辞官离开了夏都。

帝癸四十一年(己巳,前1612),伊尹听信了妺喜之言,离开夏王朝投奔商汤,与商汤的大臣汝鸠和汝方相会于亳都(聊城市都昌府区)的北门,二人引荐伊尹给商汤,伊尹很快得到了商汤的重用。同年,商汤出兵灭掉了有洛国(洛伯之国,潍坊坊子区东南渭水河流域)。

帝癸四十二年(庚午,前1611),姒癸怀疑商汤谋反,把他召入朝中逮捕,囚禁于夏台(即钧台,今都吉台),后来在妺喜的劝说下姒癸又把商汤给放了。

商汤归国后更加恼恨夏王姒癸,便广招天下贤才,加强军队建设,为争夺夏王朝的天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