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黄豆是干豆子用盐水煮过,味道自然和我吃的毛豆不能比了。

而装黄豆的碗也不是普通的碗,而是一根长竹筒,筷子伸进去,直上直下的,一次只能夹一粒出来。

他们一桌八个同学,都是十几岁吃长饭的年纪,谁不想多吃点,可是食堂的饭是每个人定了量的了,而菜虽然是一起吃,但分量只有这么多,一人一筷子夹一粒黄豆,轮流分了,谁也没法多吃多占。

那段日子真的苦呀,好在之前外婆给妈妈做的衣服都还能穿,最多破了个洞,妈妈缝缝补补又能穿一年。

学习用品上妈妈是最为难了,钢笔和墨水她以前倒是有,但是为了节约,平常很少用,只在必须要上交的作业上才会用钢笔写,至于平时打草稿和验算妈妈都是用铅笔和废纸上练习,甚至拿着树枝在沙堆里练习。

虽然这般艰苦,妈妈一手行书却写得十分漂亮,其实爸爸的字也写得很好,他擅长的是笔法圆润的隶书,一眼看上去虽然字迹工整,但却没有妈妈的字看着潇洒而充满活力。

而我却没学到他们两人的长处,一笔烂字常常被妈妈逼着在寒暑假练字,可惜直到我成年了,慢慢写还算工整,稍微写快一点点,那字就完全没有眼能看了。

说起寒暑假来,妈妈说那也是压在妈妈心头的大石头。

因为学校规定,在假期期间所有学生都要离校回家,而学校是不会发生活费的,所以妈妈读书的这五元钱每月还必须要存一点以备不时之需,只是自己......

妈妈说第一次寒假来临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欢天喜地准备着回家,期待着家庭的温暖。

而妈妈的爸爸妈妈已经没有了,连房子都卖掉了,她的归宿在哪里?

幸好在这个时候,妈妈的姑姑伸出了援手。

妈妈的姑姑叫王芳,很早以前就嫁到了外村,生了三个孩子,后来姑爷走了,她一直守寡,独自抚养着孩子们长大。

在妈妈读大学的时候,姑姑的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去了城里工作和生活,只有姑姑一个人还在乡下,她得知妈妈已经卖掉了原来的房子,就专门找到妈妈读书的学校,要妈妈以后寒暑假都到她那里住。

姑姑的善良和慷慨,让妈妈感受到了温情,也重新找回久违的——家的感觉,以后在每一个假期,她都可以安心地回姑姑家休息,不再担心自己无处可去。

知道妈妈没有收入,所以姑姑没有收她在学校省吃俭用攒下的钱。

妈妈万分感激下,自然是只有拼命帮姑姑干活的,可家里的活姑姑拦着不要她沾手,她就天天出门打猪草喂猪喂鸡,要不就上山砍柴、下河挑水,农忙的时候还要下田劳作。

那时的妈妈是辛苦而忙碌的,但她心里也是温暖的,她度过了好多个这样的假期,包括毕业后参加工作,妈妈成为了一名老师。

老师和学生一样,也有寒暑假,而且放假了,学校也不留人住校。

那时妈妈寒暑假也依旧回姑姑家过,只不过那时她已经有了收入。

除了卖房子的那三百元妈妈没有动用过外,她每次回姑姑家都会尽自己的能力买上很多好吃的孝敬姑姑,另外还会交一份生活费给姑姑。

而这一次姑姑终于收下了。

多少年过去了,妈妈提起那几年在姑姑家的生活,言语中始终都是感激和敬爱。

可是这一切,随着姑姑改嫁,发生了转变。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