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儿为防老,养孩子的最终意义是为了照顾父母,当孩子们翅膀硬的时候,一个个的都飞走了,刘志江这种情况,家里人要有一个待在身边照顾他,或者带在身边,跟随子女及妻子去大城市里生活,就是怕不能时刻看护着,总有看顾不到的时候,不知道哪天就走丢了,丢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待在老家农村里,至少走丢的时候能够尽快的找回来,不至于去报失踪人口,占用社会公共资源去找寻。
刘志江留在家里后,苦的就是刘志河了,刘志河作为家里的老三,小的时候生活条件及各方面都过的很好,上面有两个哥哥,岁数相差几岁,在没有下面的弟弟、妹妹之前,兄弟三个相处的很好,刘志河作为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的照顾,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依旧过的很是自在和舒服。兄弟三个夏天摸鱼抓知了,冬天田野里打野鸡、野兔。农村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每个季节都有除了农作物的收成,还有其他的乐趣可言,没有农忙的时候,就去别人家里做工,管顿饭吃,能吃到白面馒头,就是个很幸福的事情。那个时候只有有钱人家才能买到白面,做成花卷,馒头是及奢侈的食物,兄弟三个多多少少的有点胃病,红薯在中国普遍的存在,是代替细粮的不错选择,但是任何的食物吃的多了,都会觉的腻,没有胃口吃,红薯种植一季,储存的好一年四季都有红薯吃,储存的不好,只能吃当季的,红薯完整的储存在地窖里面,能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红薯刨成片,在地里面晒干,能够储存到冬天,红薯干加在玉米糁里面,当成主食,在那个年代能解决一家七口或者八口人的温饱问题。很多人在那个年代都落下了严重的胃病,细粮及白面充足的年代,大多数人讨厌红薯,到了物质及其充足,大家开始注重养生的时候,把红薯作为粗粮的时候也是,来作为养生及减肥的时候,大多数人讨厌红薯,和大多数人讨厌吃玉米是一样的,一样东西吃久了,是会让人有生理上的抵触的,可能真的是厌恶到骨子里的。老三从小到大,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之前闹饥荒的时候,没有白米面供给,能够填饱肚子和来果腹的就是这些粗粮,红薯这个神奇物种传入中国后,就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作为四大重要粮食之一的茄属类植物,其根茎可食用,产量较高,种一颗收成的产量够一家七八口一天的伙食。老四和老五、老六出生的时候日子好过的多了,前三个兄弟的日子确实过的较为紧张,正是动荡的年代,家家户户都提心吊胆的,内忧外患,民生和国运连在一起,细粮在那个年代就是奢侈品,家家户户的存量都不多,勉强能够解决温饱。
老二在家中是读书最多的一个,也是学问最高,但是身体确是不好,家中发生的变故和身体上的疾病双重折磨下,整个精神崩溃掉了,小的时候的我不知道二舅如何变成这样,只觉得他想什么想不开的,如今将近三十的我大概能理解作为大人的不容易,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生活压力大的让人崩溃,生活压力,自身工作及事业,以及养育孩子方面的压力等。大概也不是精神出了问题,现在看来应该是抑郁证及心理上面的疾病。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果真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质变,二舅得心里面是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在某一刻变得崩溃,而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自从老二这样以后这个家就散了,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就连他的妻子也跟着孩子们去打工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家里孤独的生活着,从此以后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歌唱、一个人生活。生命漫长且孤独的让人流眼泪,短暂而又热烈的让人惋惜遗憾。
老二的五妹有一年回来了,也是对这个哥哥很心疼,回来看望老父亲的时候给这个哥哥买了很多的鸡蛋,给他放到家里给他吃,但是他病犯的时候,把鸡蛋都装在洗脸盆里端去倒在了村里共用的灌溉池塘里面,自言自语的说这鸡蛋有毒,人家都知道他犯糊涂了,赶紧来到老二那里给老二媳妇说,后来去阻止了他,说他犯傻,亲妹妹拿来的鸡蛋,怎么会有毒,亲妹妹买给哥哥买的只有他不知道吃。有的时候老二在家的时候,中午烧饭吃好了给他端一碗面条,怕他不知道吃饭。村里人看到了都知道弟弟心疼哥哥,给他哥哥端碗饭吃。有时候偶尔改善伙食,也会想到他,给他端一碗饺子,或者肉面等。虽然老二不干活,但是也很消瘦,原来人高马大的身体,被疾病折磨的人无精打采的,走路都没有力气,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面。好好的一个人就成了这样,偷牛的人是罪魁祸首,大概他也没想到被偷的人家会变成这样,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竟然成了废人一个。人在好好的时候什么都能做,一但人变得疯疯癫癫的就真的废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就是人生的常态。大概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缺失了判断。不说话的时候看着是个好好的人,一说话就知道他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村里的人早已习以为常,不在对他抱有警惕的心理。因为他也不会搞破坏,损坏其它人的财产对其他人的生命也构不成威胁,只是麻烦的是他的女儿以及兄弟姐妹们。他的活动就是那四方院子以及村口的位置。再远也不会远到哪里去。他的女儿刘小燕在她舅妈家,时而回来看看她爸,陪伴她的父亲,父女俩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相安无事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会忘记的,只是刘小燕回去上学的时候,需要刘志河送她到她舅妈家。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