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很多人,每次想把圣经从头到尾读一遍,总是会卡在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就是利未记,很多人都会卡在这卷书。因为突然没有故事可以读,都在讲不相干的律法和仪式。第二个会卡住的地方就是历代志,当年我们教会安排一口气把圣经读过一遍,有二、三个人很可怜,必须读历代志的头九章,各位知道历代志前九章全部都在讲族谱。一串又一串的英文,翻译成英文大多很难念。有几个人很可怜,读了十五分钟全都是希伯来名字。反覆在念谁生谁、谁生谁,其他的事都没有多讲,就是一直在讲谁生谁,谁生谁,整整九章都是族谱。读完这部份以后,接下来好像旧事重演,前面才刚刚读完列王纪,现在又要来读一篇相同的故事。很多不明白为什么同一段历史要叙述两遍,以色列国的历史在列王纪已经叙述过了。历代志又把同样的王和故事重新叙述一遍,到底是为什么呢?在研读历代志之前,我们要先来问这个问题,在英文圣经里面,书卷的顺序有点奇怪。英文圣经的顺序和希伯来圣经的顺序不同。我要用这个图表来跟你们说明。 左边的这一栏跟中间的上方,是旧约希伯来圣经的顺序;中间下方跟中间这栏,则是旧约英文圣经的顺序。从这里可以看出几点,第一、书卷分类的方式不同,希伯来圣经的书卷分成三组,分别是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卷。耶稣复活以后跟两个门徒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就是跟他们讲解律法书、先知书还有圣卷当中跟祂自己有关的经文,耶稣的圣经就是分成这三组的书卷。但是我们的圣经很不一样,第一、希伯来圣经的头五卷书和其他经文不同类,这五卷书是律法书,也就是妥拉,是创造主所给的操作手册,这五卷律法书又称作摩西五经,我们叫作创世记、出埃及记、申命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但是他们是以书卷头几个字命名,所以创世记是『起初』,出埃及记是『他们的名字』,利未记是『祂呼叫』,民数记是『在旷野中』,申命记是『这些话』。因为这是书卷开头几个字,他们一打开书卷看头几个字就知道是哪一卷书。接下来是先知书,先知书又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记。在旧约希伯来圣经中撒母耳记只有一卷书,列王纪也只有一卷书,因为他们只用子音不用元音,所以字数只有一半。但是再译成希腊文、再译成英文以后,字数变得很多,所以就分成两卷书。因为元音让字的长度加倍,才把一卷书变成两卷。希伯来圣经里把这四卷书称作『前先知书』,我们讲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时候,说过这不是历史书而是从先知的角度来看历史。撒母耳是早期主要的先知,在列王时代有很多先知,很多历史书是先知写的,并且加以诠释让百姓看见上帝的作为。接下来,这一类是后『先知书』,这一部份的分类,英文圣经是沿用下来了。再来是圣卷,包含其他各类的书卷,象是诗篇属于这组,但是希伯来的书名叫作『赞美』,它们不叫诗篇而是叫赞美,约伯记、箴言都属于这组。路得记原本也不属于先知书,而是归类为圣卷,它不是先知书而是圣卷。跟英文圣经的分组不一样,雅歌书属于这组,传道书属于这组,但希伯来的书名叫作『传道者』,耶利米哀歌属于这组,但希伯来的书名叫『怎么会』,因为是这卷书的头两个字。再来是以斯帖记和但以理书,但以理书不属于先知书而是属于圣卷,这一点值得注意。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也属于圣卷,最后,旧约希伯来圣经的最后一卷书是历代志,但他们的书名叫『历代记事』,是历史的记录。换句话说,列王纪和历代志其实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书卷。列王纪是先知书,历代志则是圣卷,我们等一下会讲原因。所以旧约希伯来圣经的最后两个字是『上去』,因为历代志这卷书最后的几个字就是『让我们上去』,意思是让我们回耶路撒冷去。从此每当有犹太人回应许之地就会说『我要上去』,意思就是上到耶路撒冷。了解吗?这比英文圣经的顺序好多了,因为英文旧约圣经最后两个字是『咒诅』,犹太人在会堂读玛拉基书的时候,绝对不会读到最后一节,因为他们不要以咒阻做结束。等我们讲玛拉基书,我再讲他们怎么做。顺序很不一样,在路加福音二十四章,耶稣翻圣经的方式跟犹太人一样,祂给他们看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卷上有关祂自己的经文。英文圣经的分组很不一样,我们把圣经头几卷书称作历史书,把创世记、民数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归纳成历史书,然后把接下来的约书亚记和士师记看成是延续下去的历史并且加进路得记,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历史的一部份。我们把撒母耳记和列王记归为一组,又把历代志放在列王纪后面,我们常会以为历代志只是列王纪的重覆,其实根本不一样,仔细看就会知道。历代志并不是先知书,但是把这两卷书放在一起,会让人误以为,这些已经在列王纪读过,所以可以跳过历代志,就错过了这卷书的信息。我们把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归在历史书,但是希伯来圣经是归在圣卷,我们把以斯帖记放在历史书的最后一卷,然后把接下来的几卷书称作『诗歌书』,有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书,我们把顺序都改掉了。 最后终于来到我们以为的先知书,但是我们不是分成前后先知书,而是分成大小先知书,有四卷大先知书,十二卷小先知书,把但以理书归在这组,这表示我们这些外邦人误解了很多事,我们的分组很不一样。我们是把列王纪和历代志看成同性质的书卷,如果我们不仔细研读当然会下这种结论。这样分组的结果就是基督徒对历代志很不熟悉。陌生到只晓得当中有两节经文可以引用。其中的一节就是历代志下七章十四节,『这称为我民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过去二十年来我听过基督徒引用这段经文千百次。有一出音乐剧就叫做(若我的子民)(If My People),完全是根据这节经文来的,可惜完全就是断章取义。他们用这出剧来指英国,把『我必医治他们的地』应用在英国,或是应用在美国,因为这出剧是在美国写的。但是这节经文中的地是指以色列的地,这节经文根本就不能适用在其他任何地方。但是这句话变成一句很棒的口号,这节经文被断章取义,在过去二十年来非常流行,可是现在比较不流行了。但是不管到哪里都会听到有人引用,其实这是在断章取义。另外一节经文也常常被引用,在约沙法作王的时候,遭到三个国家联合攻打,这三个国家他们想消灭小小的犹大国,就向约沙法宣战。约沙法就向上帝祷告,先知说:你会打赢这场仗。但是上帝吩咐约沙法差遣诗班走在军队前面,于是诗班一面唱诗赞美上帝,一面带领军队行进,结果敌军四散溃逃,这是历代志常常被引用的第二节经文,后来根据这个发起了耶稣行进等等活动,以为只要用敬拜赞美来打先锋就可以击败敌人,可惜大家对这两节经文的引用都是断章取义。我们常常唱一首诗歌就是取材自约沙法的争战,争战属乎上帝,胜败属乎上帝。各位,你们有没有听过这首诗歌?除了这两节经文大家对历代志一无所知,实在很悲哀。其实这卷书有它自己的信息,不能随便选一节经文来引用,我们需要好好的去了解才行。它的信息和列王记的信息很不一样,圣经上是有一些重复的叙述,比如创世记讲了两遍创造,一遍是从上帝的角度,一遍是从人的角度。新约圣经有四卷在讲耶稣,这些叙述是互补的。四福书中有些故事听起来一模一样,却是从不同角度来叙述,因为每一卷福音书的作者都不一样。两卷福音书中相同的比喻信息可能截然不同。路加福音中失羊的比喻是写给未信主的人看的,迷失的羊是指罪人;但是在马太福音,同一个比喻是写给基督徒看的,指的是信心冷淡的基督徒。所以连同一故事都有不同的含意,因为是在不同的书卷里。所以大卫、所罗门、约沙法还有希西家的故事,虽然在列王纪和历代志都有记载,可是传达的信息却完全不同,因为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写的,所以我们必须厘清两者之间的差异。我前面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从某个角度写的。史学家在记录历史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出自己有兴趣或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件,然后再找出彼此之间的关联,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然后再来就是评估或是说明你所记录的事件,判断这些事件到底是好的事件还是坏的事件。所以史学家的第一步就是挑选、第二步是找出关联、第三步是评估或解释,这个阶段要做道德的判断。(一0六六)这本古历史书,就是针对所有的事件下道德的判断。在英国发生的这件事是好的,那件事是不好的等等,你会发现列王纪里的道德判断和历代志很不一样,我举个例子好让你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列王纪的重点是放在列王的恶行;但是历代志的重点是放在列王的善行,就是这么简单。好,我再来解释一下,好帮助你们明白。新约圣经在谈到旧约圣经的时候,说旧约圣经的目的是让我们从这些事学习,那为什么列王纪都在讲列王的恶行,而历代志都在讲列王的善行呢?两卷书所呈现的很不一样。列王纪中都是坏人;历代志中都是好人。这是在扭曲历史还是别有原因呢?为什么重点会不一样?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待会儿,你们可以到前面来看得更清楚一点。实在是令人惊讶,列王纪和历代志在英文圣经中是前后放在一起,但是在希伯来圣经却隔得很远。现在来比较一下,先挑出历史事件,找出关联,解释彼此之间的关系,然后评估这件事到底是好是坏。当我们看撒母耳记,列王纪和历代志的时候,会发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在旧约希伯来圣经是相邻的两卷书,但在我们的圣经是相邻的四卷书,它们只涵盖五百年的期间。但是历代志这卷书,开始的时间点比较早,结束的时间点比较晚。历代志的起点很早,是从亚当,就是人类的起初史祖开始往下讲,结束的时间点也比较晚,这就是主要的一个差异点。撒母耳和列王纪结束在被掳期间,但是历代志最后讲到归回,讲到『让我们上到耶路撒冷』,这是历代志的结尾。可见这两个作者的任务截然不同,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达成任务。这边必须向百姓解释为什么他们会被掳;但是这个时候百姓已经知错,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鼓励他们,然后派他们回去重建。这些是事后不久写的;这些大多是事后很久才写的。这里大多是政治上的历史;这里则着重在同一时期的宗教历史。这是从先知的角度来看;这是从祭司的角度来看。列王纪同时讲到北国和南国的王;历代志虽然也讲到同一个时期,却完全没有提到北国的王,作者对北方完全不感兴趣。这是两者之间很大的差异,也许你从来没有注意到。更重要的是他把重点放在王的失败导致祸害;但是这里的重点是上帝的信实。作者他淡化了王的缺点,强调王的优点,我们解释这卷书的时候会再谈到。所以这里对王有负面的看法;这里对王则有正面的看法,这是有原因的,作者并不是要改变历史,他只是在挑选。这边挑选王的恶行;这边则挑选王的善行。同样的王有恶行也有善行。这里强调的是道德,关键词是公义,这些王是否公义;但是这里又对仪式比较有兴趣-圣殿和献祭,重点放在信仰而不是道德问题。所以这是先知写的;而这是祭司写的,两者之间的关点差异很大。以上是这些书卷的几个差异。 现在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我们应该要问的是,历代志省略了哪些撒母耳记和列王纪里面的纪事?历代志显然有很多事没有记录,因为在列王纪中,每个王都占有很大的篇幅。比如在撒母耳记和列王纪里面,扫罗大约占了六分之一的篇幅,可是历代志却没有记载扫罗,列王纪至少有一半的篇幅在讲扫罗。撒母耳记里面,大卫大约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所罗门大约占一半的篇幅,分裂的王国大约占一半的篇幅,为什么会这样?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给你们听。第一、他完全没有提到撒母耳选王的事,完全没有提到。第二、扫罗的事他几乎完全省略掉,只记录扫罗的死亡,因为他希望读者看到的是王的优点,所以扫罗作王的是大多没有提到。大卫的事却提到很多,但是有哪些事省略掉了呢?省略掉的有大卫和扫罗之间的恩怨,大卫在希伯仑作王的七年期间,大卫的许多嫔妃、押沙龙的判变也没有记载。尤其是大卫和拔示巴的事,这是大卫统治的转折点可是却没有记载。这些事都有重要的含意,作者刻意只说王的好话,如果没有好话可以说他就干脆不说。可是一个好王就算做了错事,作者也不提。拔示巴事件之后,大卫的国势整个衰弱下去,作者竟然没有记录。大卫在历代志里是好王的形象,所罗门也是,完全没有提到他有众多嫔妃,还有他把偶像引进宫中,也没有提到他得罪上帝。没有提到他不但没有除去邱坛,还建造异教神庙。而且在分裂王国的部分,都没有提到北国诸王,因为北王全是坏王。讲到南国诸王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用很多的篇幅谈年幼的约西亚王还有希西家王,可是至于坏王,则几乎完全不提。作者并不是有什么成见,而是有他的目的。他有几件关心的事贯穿整卷书,这些事跟扫罗作王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却和大卫、所罗门和几个犹大君王息息相关。第一、他只关心大卫的直系子孙,只关心大卫的直系子孙作王。北国的王都不是大卫的直系子孙。这卷书只记载了大卫的直系子孙作王的历史。扫罗没有记载,因为他不是大卫的直系子孙,他是便雅悯支派。北王也不是大卫的子孙,历代志里还特别的记载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所罗巴伯。所罗巴伯不是王,但他是大卫的直系子孙,在被掳以后归回。以色列对弥赛亚的盼望寄托在他身上,因为归回的人当中只有所罗巴伯是大卫的直系子孙。所以作者用了半章的篇幅记载所罗巴伯的族谱。这是非常特别的,作者不是把大卫的直系子孙看成偶像,而是用理想的眼光来看待大卫的直系子孙,呈现他们正面的形象,意不去强调他们软弱的地方。那么作者有没有刻意强调这些好王的某一面呢?有的。他关心这些王对两样东西的态度—约柜和圣殿。作者他把重点放在以色列人他们如何处理约柜和放约柜的圣殿,这是上帝和祂百姓同在的居所。书中强调大卫把约柜运回耶路撒冷,他渴望建造圣殿,为圣殿的建造做了许多预备—搜集建材,画设计图,安排崇拜仪式、诗班、诗班长,历代志对这些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列王纪和撒母耳记几乎都省略了,作者对敬拜的地方很有兴趣,也对所罗门很有兴趣。讲到所罗门他怎么盖圣殿,因为他的父亲没有资格盖。讲到他献殿的时候的祷告,主的荣耀降临。讲到那座地下的凿石场,记不记得当时都听不到切凿的声音,因为他们是在山下的洞穴切凿。这些都记载在历代志,但列王纪没有记载,角度很不同。这些王在作者的眼中是好王,因为他们协助保存了圣殿的敬拜。这样的话是祭司会讲的不是吗?先知强调是王的恶行,导致灾祸临到这地,祭司则说他为我们建造圣殿。他安排了诗班,安排了崇拜仪式。在百姓的眼中,大卫是带领敬拜的,他写诗歌,渴望建造圣殿等等。所以有很多篇幅都是在讲大卫和所罗门,而且都在讲他们为圣殿做了什么。所罗门之后发生严重的内战,北方十支派脱离南方二支派,作者只对南方有兴趣,因为圣殿位在南方。上帝的祭司都在那里,大卫的直系子孙也在那里,所以他继续写他关心的事。他只挑出八个好王,其中五个特别好,南方的十二个坏王他完全省略。这样,你们可以了解他的用意吗?他挑了亚撒王,亚撒王除掉犹大和便亚悯的偶像,把他的母后赶出宫中,因为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拜偶像。亚撒王和上帝立约,有在圣殿中添金加银,所以在祭司眼中是个好王,了解吗?再来,约沙法是亚撒的儿子,他差利未人到犹大各城各乡去教导上帝的律法,他打败亚扪和摩押,并且说胜败在乎上帝,差遣唱歌的人上前线。可惜,他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他娶了亚哈的女儿,这是一件错误的婚姻,所以带来很大的不幸。耶洗别的女儿亚他利雅嫁到南国犹大以后,就想篡位为王,杀光大卫的直系子孙,然后自己坐上王位。还好有个祭司耶何耶大看出了亚他利雅的动机,就把王储约阿施抱走藏匿起来,然后等到适当时机就拱他出来作王,而亚他利雅则得到应得的报应。大卫的直系子孙再一次被祭司保存下来,这在列王纪没有提到。再来是约阿施,他整修圣殿,约阿施做了很多好事。再来是希西家,是着名的好王,他重开圣殿,加以整修,大家喜乐地参加逾越节。他的改格在列王纪只提到几句,历代志却用了三章来描述。因为他进行宗教改革,洁净圣殿。再来是约西亚,历代志用很多篇幅来叙述他年幼就登基,下令在圣殿进行春季大扫除,扫除的时候重新找出律法书,就恢复以色列人原本该遵守的圣殿仪式和庆典。这些王都反对拜偶像,所以在祭司眼中是好王。很有趣的是,所有的先知都指责坏王拜偶像的行为,可是犹太人归回以后就再也没有拜过偶像。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拜偶像,他们从被掳学到了教训,过去2500年来,犹太人再也没有拜过偶像,这很有意思。当然祭司对这一点很高兴,因为先知通常把重点放在淫乱和不公义的事上;祭司最担心的则是拜偶像的事。从这些可以看出一点,历代志最后讲到波斯王古列征服巴比伦人,把犹太人送回故乡去重新建造圣殿。有一点各位要知道,历代志所写的对象是那些被掳归回的人,他们在异邦出生,没有看过犹太人的圣殿,也没有接受过大卫子孙的统治。所以作者要告诉他们三件事,我用三个英文字来代表,都是R开头。这三件事是根(Root)、王室(Royalty)和信仰(Religion)。这些人他们回到故乡以后,首先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他们也需要自己的身世。 我们继续往下看。被掳归回的人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身世,他们有根,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亚当,但是他得重新教育他们,从亚当开始往下一直讲到现在。如果你读过《根》这本书或者看过小说改编的电影,那个故事很令人震憾。讲到美国有一个黑人他想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来他追溯到西非的一条河,当地曾经有一个小男还被绑架卖到美国去当奴隶。这个黑人回到当年的村子,找到他的根,那里竟然还有他的亲戚,他突然觉得:我知道我是谁了。我知道我从哪里来,知道我属于哪里,知道我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犹太人归回后同样需要知道自己的身世,他们需要知道自己的根,需要知道有一个族类,从头到尾在神的手中。他们属于上帝,上帝从全人类中特别拣选他们。祂拣选亚伯拉罕这些人,所以历代志追溯到起初,他们需要根,需要知道自己是谁。第二、他们需要知道他们是王的后代。他们曾经有自己的王,现在他们要归回祖国。作者要他们重新想想这个王重建以色列国,因此,他们需要有救,作者说:你们不是一群流亡的可怜人,你们是君尊的祭司,是王的后代。你们有一个王,王的血脉也仍然存留,你们要再度成为一个国家。作者要表达的第三件事,除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是王的后代,还要知道他们这个民族存在的目的,那个目的就是信仰。今天他们这个民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是上帝所拣选的族类。敬拜上帝就是他们这个民族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他们归回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建圣殿,开始恢复敬拜。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归回的人当中将近十分之一是祭司,这个比例很高。各位知道吗?为什么从巴比伦归回的人之中祭司占的比例最高呢?答案是他们有正当的理由归回。很多人在异邦安居乐业、事业顺利、生活富足又安逸,但是祭司没有圣殿。所以他们想要回去恢复对上帝的敬拜,重建圣殿。当所罗巴伯召集志愿的百姓横越阿拉伯沙漠归回故土去重建圣殿的时候,祭司的反应非常踊跃。在归回的人中,祭司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为首的祭司名叫耶书亚,从历代志可以看出这三个清楚的目的,你们是有根、有历史的民族,你们有归属,你们有很特别的族谱和身世。你们是王的后代,你们是个国家。你们会有一个王,王的直系子孙还在,所罗巴伯就是了。你们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你们需要回去敬拜上帝,这是归回最重要的理由。所以你们首先要重建的就是圣殿,你们被称作犹太人是因为你们要在圣殿中赞美主。因为犹太人这个词就是赞美上帝。你们归回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上帝的城中重建上帝的名。所以历代志可以说是给归回百姓听的一篇讲道,我们知道他们归回后很灰心,因为一切要从头开始,光是谋生就不容易了。他们生活很穷困,圣殿的重建工作缓慢,需要哈该和撒迦利亚这两位先知督促,他们才会继续做,我们后面会再谈到。

但是作者还是要提醒他们,要把上帝摆在我们这个民族的第一位,这是我们归回的原因。我们归回的原因是为了要做上帝的百姓,不是只管自己有地方住。可惜今天住在那里的以色列人,大多是为了有个安全的家。他们回到以色列不是为了要恢复上帝百姓的身分。我曾经在以色列总理的官邸跟总理会面45分钟,最后他说,基本上我怀疑神的存在,我并不相信有上帝。他可是以色列的总理耶。我说:但是上帝过去在这块地上行了很多神迹,他说:我不相信那些神迹是真的。我听了很难过,上帝的百姓应该以信仰上帝的身分归回,这样才对。圣殿应该是他们归回的焦点和盼望的焦点,所以作者才会写这卷书。而且这位祭司的信息跟先知大不相同。先知是责备他们犯罪才会尝到恶果,现在讲这些太晚了,他们已经跌到谷底。现在他鼓励他们说,我们回去重新开始。所以作者用过去正面的事来激励他们,现在我们很快地来归纳这几件事,这几件事在基督身上一一实现。所以马太福音一开始就是基督的家谱,路加福音则是追溯到亚当,好像有重新听一遍家谱,因为基督有根。基督过去是犹太人,现在是犹太人,现在仍然是犹太人。我们一定要知道祂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这些是祂的祖先。第二、祂是王室的后代,是大卫的直系子孙,祂有双重的资格可以继承王位。不管从父母亲的家谱来看,祂都有合法的继承权,他们两人都是大卫的直系子孙。圣殿是犹太人信仰上的盼望,而耶稣基督自己成为我们的圣殿。圣经说: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耶稣说:你们拆掉这圣殿我会在三天之内建造起来,耶稣自己成为他们敬拜的焦点。所以这三件事在基督身上全部符合,这我没有时间多加解释。但是这三件事传给了我们,我们继承了这三件事。因为我们已经被接到犹太人的根,所以他们的族谱就是我们的族。我读历代志上一到九章的时候就是在读自己的族谱,因为我现在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我已经被接到他们的根,他们的根就是我的根。只要你是基督徒,你真正的根就是犹太人,这比你血脉相传的血统还要重要。因为那个族谱在你断气后就没有了。但是犹太人的族谱现在成了你的族谱。你在基督里继承了亚伯拉罕的福份,你现在是有根的人,但你的根是犹太人。那棵橄榄树是犹太人,我们现在是王室成员,我们是君尊的祭司,你是王子、是公主,你走在路上应该有王子或公主的样子。我常常会跟那些垂头丧气的基督徒说:你要抬头挺胸,你是王室成员,要有王子或公主的样子。有些王室成员不争气,你一定要争气。我们是王室成员,将来要和基督一同治理世界。圣经说祂从各国各族各方各民救赎祂的百姓,那些被救赎的人必要在地上作王。如果你是一个王室的成员,就该有王室成员的样子,有这个身分就相对有责任。但你身上流着王室的血就是耶稣的血,我们也成了圣殿。难道不知道你的身体就是圣灵的殿吗?难道不知道教会全体正是上帝所居住的圣殿吗?所以被掳归回的人需要知道这三件事。我们需要抓住这几件东西,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我们是有根的人,是王室成员,是有信仰的人,我们是上帝的殿。但是我们跟他们有一个差别,我们仍然是被掳的,还没有回到故乡,我们是寄居外地的人。各位了解吗?也许你会说你是英国人,你住在英国等等,其实你并不属于这里。你是天上的国民,你是个外地人,别人会这样看你,你跟他们格格不入。有些人认为吉普赛人是边缘人,但我告诉你,每个基督徒都是边缘人。耶稣说:他们恨我所以也会恨你们。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朋友很快就会跟你绝交。曾经有一个刚刚信主的女孩子,她问伟大的传道人司布真一个问题说:我应该跟多少老朋友断绝往来?他说:别麻烦了,他们自己就会跟你断绝往来。司布真这句话是真的,你会发现自己最亲近的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人,而是属灵大家庭中的人,对不对?跟那些不信主的亲戚反而觉得不容易相处。因为你现在属于一个新的家庭是王的家庭。你是上帝的殿,你怎么对待自己的身体就是怎么对待上帝的殿,很多人信主之后戒烟,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圣经并没有禁止人抽烟,抽烟也不会让你下地狱,只会让你闻起来象是刚刚去过地狱。很多人信主以后会醒误过来,我干嘛这么对待上帝的殿?把身体搞的又臭又脏,还减短身体的寿命,我应该戒烟。如果你把身体看成是上帝的殿,就会好好对待你的身体。了解吗?所以我们要传承历代志的教导,希望以后大家看这卷书的时候,不再觉得它是枯燥的历史,而是觉得这卷书不同于列王纪,有着不同的信息,让我们对未来有盼望,知道我们活着的目的。并且了解我们真正的身分,是居住在异乡的上帝百姓。让我们用新的眼光来读,从中学到新的功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