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一心迎难而上。

“以前可真好啊!”老张由衷地发出了一声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感叹。远的不说,去年的此时,老婆就安排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成都之行。行程虽然短暂,但内容丰富无比。一家人品尝了地道的四川火锅、老妈蹄花、网红钵钵鸡等网上盛传的各类麻辣诱惑。说实在的,老张虽贵为家中御膳房的掌勺人,但至今仍说不出火锅、冒菜、麻辣烫、串串香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这个喜辣之人在天府之国大快朵颐的雅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儿自此次成都之行后成为了麻辣兔头的坚定拥护者,这同时也激励了身为女儿奴的老张在日后研发出了自己独家版本的麻辣兔头。

除了品尝川渝美食,前往大熊猫基地近距离接触传说中的“食铁兽”也是此行的重要必修课之一。老张一家运气比较好,赶上一波初长成的熊猫幼崽。一个个黑白相间的毛团子足以萌化任何一个钢铁硬汉。

“以前可真好啊!”老张再次发出了一声与刚才只字不差但情绪更加饱满的感叹。同时手里的活一点也没落下。随着春节的临近,家里冰箱的储藏空间开始愈发吃紧。老张隔几日便会全副武装地出去“进货”,冷冻室和冷藏室被老张一顿华容道般的辗转腾挪,在方寸之间将自己的收纳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老张心里盘算着,嘴里默念着,甚至按照从除夕到初五的菜谱给食物划分了专属区域,已便在取材环节上给届时任务重时间紧的烹饪工作挤出宝贵的几秒钟。

虽然今年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像往年一样邀好友来家里把酒言欢高谈阔论,但老张依然没有降低对菜肴种类的要求。

大年三十,老张一早起来就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备菜,老婆和女儿则在收拾房间,贴窗花,贴春联,将三人的小窝装点的年味十足。

晚八点,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准时开播,一家三口边看春晚边享受着老张出品的年夜饭:凉拌三丝、清蒸鳜鱼、西芹腊肉、肉皮冻、糖醋丸子、梅菜扣肉、小酥肉、鲜炒素什锦、还有傍晚时三人通力合作包的韭菜猪肉馅饺子。有三只饺子里包了“硬币”,为的是给新年讨个好彩头。不过考虑到卫生问题,硬币被换成了花生米。在保留美好寓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饺子的食用价值并将因吃饺子而硌到牙的风险概率降到了零。三个人看似按剧本编排实则全凭实力和运气地每人吃到一了个“福气饺子”,为年夜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饭后,三人在沙发上各自为战,刷手机、发拜年信息,群里抢红包……偶尔抬头瞟一眼大屏幕里的春晚节目,但很快又沉浸在小屏幕的世界当中。这是这个时代给予人们的福利,但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悲哀。人与人之间最为质朴和直接的交流愈发显得难能可贵,问候与祝福的目的逐渐远离真诚的关心和思念,更多地根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维系上面。

即便是高科技傍身的春晚舞台也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吸引人们的关注。从1983年起,春晚就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年夜饭。播出前的翘首期盼,播出时的全神贯注,播出后的津津乐道都是人们曾经的美好记忆。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感觉在与观众渐行渐远。在很多从小看春晚长大的人心里,纵使全息投影也无法超越那些年布景只有一桌一椅的质朴表演。究竟是节目质量大不如前,还是人们因为见多识广从而口味变得刁钻难以满足了?在老张看来,原因可能是两个字:恋旧。现在的他依然可以满眼笑意地去观看一档不知看过几百遍台词都背的滚瓜烂熟的小品。就像特效差到接近搞笑的86版西游记依然是现如今大多数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神作一样。

因为要尽可能地减少接触,整个正月,老张全家都没有出门,老婆大人的跑步大计也搁浅了,老张则是瞌睡给了个枕头,叫嚣着“吃饱了才能抗疫”,乐不可支地带领妻女每天在家里“养膘”。在此期间,他研发了老张版兔头、老张版辣鸭脖、老张版戚风蛋糕、老张版麻酱凉皮、老张版鸡肉汉堡、老张版脆皮五花、老张版果木烤鸭等让老婆吃完大呼过瘾然后又埋怨他疯狂投喂的系列菜品。

这天,老张在奉命收拾卫生死角时从卧室的床下面拖出一台几年前买的体重秤。用消毒湿巾擦拭干净后,换上了两节新的七号电池。用手按了按称重区域,液晶屏上的数字闪动了起来。“嗯,还能用”,老张如是想着将秤推回床下,然后又拽了出来,鬼使神差地甩掉拖鞋踩了上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