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又能如何?
或许有人会说生不逢时,可历历数数,又有几个先贤才子是得志的?
自己穷困潦倒,百姓该流离失所,山河破碎,烽火连三月,大地被当成了猎场,处处皆在杀人放火,血流漂杵,无数人惨死。
除了哀叹,写下满纸的心酸,徒呼奈何。
元十三沉默良久,语重心长道。
“楚狂人接舆曾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你既然想走出这狼皋城,到江湖上去闯荡一番,我觉得好男儿就该这样,世人常说,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出去历练一番,胜过你埋头苦读十年。
如今的读书人之所以不谙世事,就是因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缘故,几千年前故纸堆里的东西,他们还在抱残守缺,奉为金科玉律,不知变通,这就是读书读傻了。
规矩,是用来打破的。”
“元先生,刚才你说的话有些道理,但俺不认为你说的全对。”
典刑眨眨眼,皱眉道。
“哦,譬如呢?”
元十三非但不生气,反而饶有兴趣地看向他,不动声色。
“譬如规矩,俺觉得不是所有的规矩,都应该被打破,有些规矩该守还是得守,但有些不合时宜的规矩,该变就得变,简单点说,好的留下,坏的扔掉。”
“好!”
元十三拍案笑道。
“你能说出这番话来,我很为你高兴,这说明你是真的悟了,这就对了,我说的,还有书上写的,不见的全都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些需要你自己去甄辨。
做人最重要的,你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多谢先生指点,俺懂了。”
“先前跟你说过三本书,这本书跟先前的那些书都不一样,《太史公书》是一部史书,是一部数十万言的煌煌大作,够你看些日子的。
有十二本纪,是写帝王的。
三十世家,是记录诸侯的。
七十列传,这里面既有诸子百家的先贤,有猛将名臣,有刺客任侠,也有周边列国的风土人情,又杂括了百工百业、治国之策等。
还有十表、八书。
我相信读完《太史公书》后,会让你对古今之事有所了解、感悟。
当然,读史书是一种情怀,有人是为了明得失,有人为了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有人为了八卦,还有人是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
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的?
由彼及自身,多思多悟。
自古文人相轻,《太史公书》也是如此,虽然这部史书被很多人赞誉有加,但也有人对其针砭指摘,我觉得读书,不要被别人的褒贬之辞所左右,那些捧上天的,不一定真有那么高,而那些踩到脚底的,也不一定真有那么差。”
“先生,俺受教了。”
少年真挚道。
“其实,这些才子们虽有不世之才,却大多命运多舛,他们没有一个是吃得饱,穿得暖,舒舒服服写出这些传世经典的,譬如说写出《太史公书》的太史公,他也像我一样祸从口出,被当朝的皇帝所恶,把他下了天牢,处以宫刑,他差一点就寻了短见。”
或许因为共情,元十三说起这些,不免有些唏嘘。
“说了这么多才子,你是不是觉得他们一个个活得很憋屈、很窝囊?”
“恩,确实如此。”
典刑实话实说。
这个世道到底是怎么啦,不是说苍天有眼,善恶有报么,难道苍天是瞎了吗?
少年很愤怒。
“其实,文人中也有铁骨铮铮之辈,但那是在战国时,那时的士人多有豪侠之气,先不必说墨门中的墨侠,即便是儒家的门徒子路、冉求、澹台子羽等人,也是能执刀戈上阵杀敌的。
可惜,儒家那一套教化,把人的血性都给教没了。
自大秦一统六国,不久又被大庸王朝所灭后,历朝历代的皇帝皆以儒学为正统官学,后世儒生自诩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其他诸子百家皆被罢黜,被贬为异端邪说,自此,华夏文人的脊梁骨就被打折了,成为只会跪而站不起来的侏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