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水镇的潘家,也是本场众多报名家庭中一员,潘家育有二子一女,老大潘泽栋,性格好强,一身力气,自6岁在镇中师熟随老先生启蒙后读旧读书5年,随着旧学制度的取谛,新学堂兴起,归家随父学了打铁手艺,接了父辈技业,跟其父经营着镇着的两间大铁铺子,潘家打铁由来已久,在十里小镇算得上技业一二的老行家,家中略有家产,除却乡绅大户,潘家倒也算这十里八乡中富户,是已潘泽栋刚年满15,附近乡镇中往来说媒论亲牵线者不计其数,潘家挑挑捡捡,由16岁的潘泽栋相中邻镇的一户富农老来女,张英。
潘家老二是个闺女,旧时女子无才是德,读书不多,随哥哥私下读私塾一二年从而识得几个字,潘家祖父虽秉承老传统,但认为女子虽可无学问,但字需识得二三,家中现在光境,断不能做了睁眼瞎,不明事理,不懂风趣;潘家老祖虽有一番打算,赖何潘妮年小好玩,观镇中同龄女孩多在家随母打理租田或是打点营生小事,对读书识字一事权听从祖父安排,了表孝心。4年下来,仅千字文能读会写,百家姓可背可默,读书听戏半读半猜,倒也能懂个大概,技能虽不熟练应附花眼耳背的老祖倒还够使,偶尔糊弄不了老祖而被指责,潘妮便道“都这样了还想怎么的?”祖父唯有大呼“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此作罢。
潘家老三取名潘泽耀,与老大相间4岁,生得眉清目秀,斯文可人,因乖巧伶俐,4岁便由着随姐姐领着半带半玩入了私塾,不成想偶然在课上的童音童言,竟入了大先生眼,由大先生领着入了起蒙班,与哥哥晚入学一年,跟姐姐同级学习;潘家老祖常言“先祖保佑,泽耀虽生不得时,多读书总归是个大出路,老潘家也有读书人了”;这一读便读到11岁,后由老先生推荐入了县内新办的青城中学,正式成为第一批新学生。
自入新学堂后,泽耀每月只可在放假日归家一次,住上二天,县学有住宿及食堂,理学,法学老师皆是省城聘来的先进学者,讲授的课程与私塾课程相比全然不同,泽耀学的乐不思蜀,成绩依旧名列前矛,随着每月他的归家,老师赠送的先进的报纸,手抄的新文学刊物也慢慢带了来,哥姐也认识了上海,北平、广州,孙中山先生,了解了出生后所发生的近带战事战况,了解到上海的繁荣多金,报刊上怔三观的时髦女星个人事迹。
潘父带着泽栋16岁时向张家15岁的张英下了聘金,两家小孩见了一面,相较于潘家老大,15岁的张英可就安静多了,文文静静的姑娘,由着长辈订了百年之好,懵懂间的明了带着十分紧张,局促不安,红了小脸,是个温婉听话的女儿,潘母倒还满足;为长媳张英这时的性子恐难盛任,好在潘母年不过55岁,1年后新妇入门,其体力精力还可,只能代为操心理家几年,待大媳能挡一面,再论其它,毕竟媳妇都是调教出来的,作为过来人的她深知有主见的媳妇不如听话懂事合意顺心。
至此潘泽栋与张英共见二面,一面是订亲,第二面为同年潘泽栋向张家送年礼,过年2月张英年满16岁,在父母的宠爱与哥嫂的祝福中同年腊月成婚。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