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心生念头,必然会有所偏爱;若是留情不舍,必定会生出灾祸。内心的灵明为何要去分辨世间的高低贵贱呢?只要修行圆满,自然会回归到原本的境界。无论是想要成仙还是成佛,都必须从这其中去用心安排。只有保持清清净净,断绝一切尘埃,正果修成后,才能飞升上界。
话说寺里的僧人天亮后发现三藏师徒不见了,纷纷说道:“没来得及挽留,也没来得及告别,更没来得及好好求告,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把几位活菩萨放走了!”正说着,只见南关厢有几个大户人家的人来请唐僧师徒。僧人们拍着手说道:“昨晚没留意防备,他们今夜都驾着云走啦。”
众人听了,一起对着天空遥遥拜谢。这事儿一传开,整个城里的官员和百姓都知道了,那些大户人家纷纷准备好五牲和各种花果,前往为唐僧师徒建立的生祠进行祭祀,以表达感恩之情,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风餐露宿,旅途倒也平安宁静。就这样走了半个多月。
忽然有一天,他们看到一座高山,唐僧心里又害怕起来,说道:“徒弟们,前面那座山岭陡峭险峻,你们一定要小心啊!”行者笑着说:“师父,咱们这边的路已经离佛地不远了,肯定不会有什么妖邪。
您就放宽心,别担心了。”唐僧说:“徒弟啊,虽说佛地不远了,但前几天寺里的僧人说,到天竺国的国都还有两千里路呢,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远。”行者说:“师父,您是不是又把乌巢禅师传授的《心经》给忘了呀?”
三藏说:“《般若心经》就如同我随身的衣钵一样重要,自从乌巢禅师教给我之后,我哪一天不念叨,哪一刻能忘记呢?就算倒着念我都能念出来,怎么会忘呢!”行者说:“师父您只是会念,却没有向那位师父请教如何理解经义。”三藏说:“你这猴头!怎么又说我不理解经义!难道你理解?”行者说:“我理解,我理解。”
从这之后,三藏和行者都不再说话了。旁边的八戒笑得前仰后合,沙僧也乐坏了,说道:“这嘴硬的!跟我一样,都是妖精出身,又不是那些参禅的和尚,听过讲经,也不是寺庙里应佛的僧人,见过别人讲经说法!在这里装模作样,摆架子,还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现在不吭声了?快讲啊!请给我们讲讲怎么理解!”
沙僧也说:“二哥,你还真信他呀?大哥就是扯些大话,哄着师父赶路罢了。他就知道耍弄金箍棒,哪懂得讲经啊!”三藏说道:“悟能、悟净,别乱说。悟空所说的理解,是超越言语文字的,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他们师徒几人正说着话,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不少路程,翻过了几个山冈,路旁很快就出现了一座大寺庙。
三藏说:“悟空,前面是座寺庙啊。你们看这座寺庙,规模不大不小,屋瓦是琉璃碧瓦;看上去半新半旧,寺庙的围墙是八字红墙。
隐隐约约能看到苍松如伞盖般偃卧,也不知道是历经几千几百年留存到现在的古老之物;潺潺的流水声如同弹奏的琴弦,也不清楚是哪个朝代开山建寺时就留下来的。寺庙的三门上,赫然写着‘布金禅寺’四个大字;悬挂的匾额上,题着‘上古遗迹’。”
行者看到寺门上写着“布金禅寺”,八戒也跟着说:“这是布金禅寺。”三藏骑在马上,沉思着说:“‘布金’……‘布金’……这难道是舍卫国的地界了吗?”八戒说道:“师父,真奇怪啊!我跟着师父这么多年,以前从来没认过路,今天竟然也能认出这地方了。”三藏说道:“不是你认出来的。我常常研读佛经经典,知道佛在舍卫城的只树给孤园讲经说法。据说这个园子是给孤独长者向太子买下来,用来请佛讲经的。
太子当时说:‘我这园子不卖。要是有人想买,除非用黄金铺满整个园子。’给孤独长者听了这话,就真的用金砖铺满了园子,这才买下太子的只园,得以请世尊来讲经。我猜这布金寺大概就是源于这个故事。”八戒笑着说:“运气真好!要是真和这个故事有关,咱们也去摸一块金砖送人。”
大家听了又笑了一阵子,三藏这才下了马。 师徒四人走进三门,只见三门下,挑着担子的、背着包裹的、推着车子的,都整整齐齐地坐着;有的去睡觉了,有的在聊天。忽然看到他们师徒四人,长得好看的特别好看,丑的又特别丑,大家都有点害怕,不过还是让出了一些路。
三藏生怕惹出什么事端,嘴里不停地念叨:“大家斯文点!斯文点!”这个时候,众人这才稍微收敛了一些。他们转过金刚殿,很快就有一位禅僧走了出来,这禅僧看起来风度不凡,十分威严。只见他: 面容如同满月般光洁明亮,身形好似菩提树般挺拔稳重。 手持锡杖,衣袖随风飘动,脚蹬芒鞋,行走在石头路上。 三藏见到他,上前合掌问讯,那禅僧赶忙回礼,问道:“师父从哪里来呀?”三藏回答说:“弟子是陈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路过宝地,冒昧前来拜访,想借住一晚,明天就启程赶路。”那禅僧说:“
我们这荒山是十方僧众都可来的常住寺院,大家都可以随意前来。更何况长老您是东土来的神僧,若能供养您,那是我们的荣幸。”三藏连声道谢,随即招呼徒弟三人一起跟着禅僧走。他们穿过回廊,经过香积厨,径直来到方丈室。众人相互见礼完毕,按照宾主之礼分别坐下。
行者三人也恭敬地垂手坐下。 话说这寺里听说来了东土大唐去取经的僧人,寺里不论大小,不管是常住的、挂单的,还是长老、行童,都纷纷前来拜见。喝过茶后,寺里摆上了斋饭。这时长老刚要开斋,正念着偈语,八戒早就迫不及待了,馒头、素食、粉汤一股脑儿地往嘴里塞。
此时方丈里人很多,有见识的人都称赞三藏的威严仪态,喜欢看热闹的则都盯着八戒吃饭。只见沙僧眼尖,看到这情形,偷偷地捏了八戒一把,轻声说:“斯文点!”八戒一下子着急起来,大声叫着:“‘斯文!’‘斯文!’可我肚子饿啊!”
沙僧笑着说:“二哥,你不懂。这世上有多少人表面上斯文,要说肚子里的货,其实和你我差不多哩。”八戒这才肯稍微收敛一些。三藏念完了结斋的话,左右的人便撤下了席面,三藏向寺里众人表示感谢。
寺里的僧人询问他们从东土大唐来此的缘由,三藏便说到了之前提及的古迹,顺势问起布金寺名称的来历。那僧人回答道:“这座寺庙原本是舍卫国的给孤独园寺,又叫只园。
因为给孤独长者为了请佛讲经,用金砖铺满了园子,所以后来就改了现在这个名字。从咱们这寺庙往前看,那片地方以前就是舍卫国。当时给孤独长者就住在舍卫国,我们这座荒山原本就是长者的只园,所以才叫做给孤布金寺。
寺庙后面还有只园的旧址。近年来,要是遇到大雨倾盆,还会从地里淋出金银珠子来。运气好的人,常常能捡到。”三藏说道:“果然是名不虚传啊!”接着又问道:“刚进这座宝山的时候,看到山门两边的走廊里有许多赶着骡马、挑着担子、推着车子的行商,他们为什么在这里歇宿呢?”众僧人说:“我们这座山叫百脚山。早年的时候这里很太平,可近些年来,随着天气变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生出了几个蜈蚣精,常常在路边伤人。
虽然不至于闹出人命,但大家实在是不敢走这条路。山下有一座关隘,叫鸡鸣关。只有等到鸡鸣时分,人们才敢过关。那些商客因为天色晚了,担心不安全,就暂且借我们这荒山住一晚,等鸡鸣之后再启程赶路。”三藏说:“那我们也等鸡鸣之后再走吧。”师徒们正说着,又有人端上斋饭,唐僧师徒几人便吃了起来。
此时,上弦月皎洁明亮,三藏和行者在月光下悠闲地散步。这时,一个道人前来通报:“我们老师爷想见见来自中华的人物。”三藏急忙转身,只见一位老和尚,手持竹杖,走上前来行礼道:“这位就是从中华来的师父吧?”三藏赶忙回礼道:“不敢当。”老僧对三藏称赞不已,接着问道:“老师您高寿啊?”三藏回答说:“虚度了四十五年。敢问老院主您高寿呢?”老僧笑着说:“比老师您痴长一甲子(六十年)啊。”
行者插嘴道:“那今年就是一百零五岁了。你们看看我有多少年纪?”老僧说:“师父您容貌古朴,神色清朗,况且在这月夜之下,我眼神也不好,一下子还真看不出来。”众人交谈了一会儿,又往后廊走去。三藏问道:“刚才说的给孤园旧址,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老僧说:“后门外就是。”
于是赶忙让人打开后门,只见那里是一块空地,还残留着一些用碎石堆砌的墙脚。三藏双手合十,感慨地叹道: “回想起从前那位乐善好施的须达多(给孤独长者), 曾经拿出金银财宝救济贫苦患病的人。 只园历经千年,美名依旧流传, 可是那位长者如今又在何处,陪伴着觉悟者(佛)呢?”
他们一边欣赏着月色,一边缓缓前行。走到后门外,又在台上坐了一会儿。忽然,他们听到一阵啼哭的声音。三藏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只听到哭声中满是哭诉爹娘不知自己痛苦的话语,他不禁心生感触,心酸落泪。三藏转身问众僧:“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如此悲切地哭泣啊?”老僧听到询问,便先让众僧回去煎茶。
等周围没人了,这才对着唐僧和行者下拜。三藏赶忙将老僧扶起,问道:“老院主,您这是为何行此大礼呀?”老僧说道:“弟子我年纪已经一百多岁了,多少也懂得些人情世故。每次在参禅静心的时候,也曾见过一些不同寻常的景象。对于老爷您师徒几人,我也略微知晓一二,与其他人的了解不太一样。至于这悲切之事,恐怕除了这位师父(指行者),其他人很难明辨清楚。”行者说道:“你且说说,到底是什么事?”
老僧说道:“去年今日,我正在体悟本性如同明月般澄明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风声,紧接着就传来悲怨的哭声。我赶忙下了禅榻,到只园的旧址查看,只见那里有一个容貌美丽、举止端庄的女子。我问她:‘你是哪家的女子?为何会来到此地?’那女子回答说:‘我是天竺国国王的公主。
因为在月下赏花,被一阵风给刮到这里来了。’我便把她锁在一间破旧的空房里,将那房间砌得像个监房一样,门上只留了一个小孔,刚好能递过碗去。当天我就跟众僧说:‘这是个妖邪,被我给捆住了。’但我们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不忍心伤害她的性命。于是每天给她送两顿粗茶淡饭,让她能维持生活。那女子也很聪明,明白我的用意,担心被众僧玷污,就假装疯癫,在屎尿里睡觉打滚。
白天的时候胡言乱语,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思念父母而哭泣。我好几次进城去化缘,顺便打听公主的消息,发现并没有公主失踪的相关消息,一切都毫无异常。所以我一直把她牢牢锁住,不敢放出来。如今幸好老师您来到我国,恳请您到了国都之后,施展广大法力,帮忙辨明此事。一来解救这位善良的女子,二来也能彰显您的神通啊。”三藏和行者听完,将此事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正说着,只见两个小和尚来请他们去吃茶、安排休息,于是他们便往回走。 八戒和沙僧在方丈里,嘟嘟囔囔地说:“明天还要赶在鸡鸣时走路呢,这时候还不来睡觉!”行者问道:“呆子又在说什么呢?”八戒说:“睡吧。都这么晚了,还看什么景致啊?”就这样,老僧离开了,唐僧也去休息了。
此时的场景真是: 四周一片寂静,月亮渐渐西沉,花儿仿佛也在悄然入梦,温暖的微风轻轻透过墙壁上的窗纱。 铜壶里的水滴答滴答,仿佛在计量着时间,天上的银河明亮清晰,照耀着这世间的一切。
当天夜里,众人入睡没多久,就听到了鸡鸣声。前面那些赶路的行商们纷纷起身,点起灯火开始做饭。唐僧也叫醒了八戒和沙僧,系好马匹,收拾行装。
行者让人把灯点上。寺里的僧人早就起来了,准备好了茶汤和点心,在后面等着招待他们。八戒很高兴,吃了一盘馍馍,然后把行李驮到马上,牵出了马匹。三藏和行者向众人辞谢,老僧又特意对行者叮嘱道:“那悲切之事,您可一定要放在心上啊!”行者笑着回答:“谨记!谨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