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很重视因果相应。如果你因地不是无量,你不可能成就无量的果报。就好像说我们凡夫是一个金矿,可惜的是我们凡夫只看到沙的这一块。你读了《法华经》,你说,哦,原来沙中有黄金,我这个打妄想的心原来性具无量功德!欸,你开始内观了,你开始把这个金矿的沙给拨开,把黄金提炼出来了。等到你得到黄金以后,我问你黄金怎么来的?你说我提炼的。如果你本身不是金矿,我给你一堆石头,你有办法把这个金开显出来吗?也不可能嘛。所以修德占一半,性德占一半。
就是因为你是金矿,你才有可能变成黄金。如果你本来就是一块石头,就是我们本身没有具足无量的性功德,我所有的功德都是修来的,如果这个道理成立的话,那你成佛以后,你总有一天一定要掉下来,因为你所有的修行都是因缘法。以因缘法去开显你性具的功德,这两个合起来,那就变成“法身常住,三世益物”,既有真如,又有因缘。所以这个道理我们要想清楚。
所以,理观一定要配合事修的因缘,所以这个因缘法就变成了三世益物,这个理观就是开显你的性具的功德,变成法身常住。就是内观真如、外修三乘,所以他的果报能够真如跟因缘两个都具足。
己三、颂瑞表圆益
我们看己三的“颂瑞表圆益”。这个地方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的“总标”。
世尊说无量 不可思议法
多有所饶益 如虚空无边
佛陀在<如来寿量品>赞叹自己所成就的法身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一得永得。这个是不可思议法,法身常住。这样子对我们一个因地的修学的菩萨多有所饶益,对我们一念心性的观照信解有很大的加持力。因为这个功德是性具,我们这一念心虽然一天到晚打妄想,其实它性具无量功德,就像虚空无量无边一样不可限量。这第一段总标。
我们看第二段的“别明”。
雨天曼陀罗 摩诃曼陀罗
释梵如恒沙 无数佛土来
这一段讲到雨花,讲到理观。曼陀罗华,这叫理观。
雨栴檀沉水 缤纷而乱坠
如鸟飞空下 供散于诸佛
从空中降下这个栴檀沉水香,表示事修。前面是理观。戒定真香,表示这种事修能够破除障碍。
天鼓虚空中 自然出妙声
前面的理观跟事修是约自行,这以下约化他。法音宣流,破除众生的愚痴。
天衣千万种 旋转而来下
天衣表示慈悲善巧,璎珞表示戒、定、慧、陀罗尼四种功德,就从虚空降下来。
到此为止都是因地,所有的花、沉香、天鼓跟璎珞都是趋向于大地,目的都是开显自性的功德。就是因地的时候是万行回归一心。
这以下讲果地,从一心而缘生万行。
众宝妙香炉 烧无价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养诸世尊
那么果地的时候,就是从沉香,大地里面的沉香,开始周遍到虚空去了,从真如又回到因缘所生法了,就是福慧的功德周遍法界了。
其大菩萨众 执七宝幡盖
高妙万亿种 次第至梵天
一一诸佛前 宝幢悬胜幡
亦以千万偈 歌咏诸如来
前面的烧香是福慧的功德,这以下宝盖表示菩提的愿力。他不但是福慧功德增上,菩提愿力也是增上,一直到大梵天。与此同时,在诸佛前,在空中有菩萨就执持宝盖跟胜幡(宝盖是立体的,幡是平面的),而且以千万种偈颂来赞叹诸佛的法身的功德。这个是果地的功德。
我们看总结。
如是种种事 昔所未曾有
闻佛寿无量 一切皆欢喜
佛名闻十方 广饶益众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无上心
如是种种因位跟果位的这种庄严事相,“昔所未曾有”,在其他的经论所没有的。菩萨听闻佛寿无量,内心皆大欢喜,因为能够加强自己的信解观照,加强自己的理观而增道损生。“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法身的功德,它就能够出现佛陀的名号;听闻名号,就能够使令一切具足大乘善根的菩萨来助发他的菩提心。
法身菩萨成立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状态,就是你就有一个名号了,而你这个名号就有意义了。如果你是法身之前,你叫什么名号意义就不大,就是一个名号而已。但是你成就法身以后,你的身相、你的名号,那叫做名以召德,这个名号就有意义了。你对这个名号去称名、赞叹,你就能够去帮助你的无上心了。因为法身没有形相,没有形相我们就没办法接触,所以,佛陀的法身跟我们众生的心,他必须要构建一个桥梁。而这个桥梁是怎么样?我们的六根能够接触的。
因为我们凡夫靠六根在活动,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而色声香味触法里面,音声是最容易掌控的,就是至简易、至稳当。所以,当一个菩萨成就法身以后,他的名号就不是名号,叫做什么?对,叫名号功德力了。那这个称名就有力量了。所以,佛陀成就法身以后,他同时用名号来摄受众生,这个就是名以召德。
丙三、流通段 分三:丁一、明初品因功德以劝流通;丁二、明初品果功德以劝流通;丁三、引信毁福罪证以劝流通
我们看丙三的“流通段”。
到前面这里都是本门的正宗分,就开显法身菩萨、相似位菩萨的功德;这以下讲到因位的修学,流通段。流通段就是法会结束以后,有些人没有参加法会,但是那些参加法会的菩萨下去以后辗转相传。弟子们辗转听闻以后,他就有两种的修学方法,有四信跟五品两种修学方法,成就因位的功德。
丁一、明初品因功德以劝流通 分二:戊一、现在四信;戊二、灭后五品
这以下讲“明初品因功德以劝流通”,这个初品指的是五品里面的随喜品,从随喜当中的因位修学所成就的功德,因功德。因功德当中有两个差别:第一个,佛世。如果你还是生长在佛世,虽然你没有亲临法华会上,但是你是利根人,你可以修四信。那如果你是佛灭后,就是比较钝根了,那只能修五品。我们解释一下。
初心修学法身有两条路,一个是从信解下手。从信解下手的特点就是这个人理观强,他不需要太多事修,那是指佛世利根。灭后的钝根呢?那必须要有事修,就是五品。他必须怎么样?从随喜,到读诵,到说法,到兼行六度,到正修六度。就有这么一个差别,这理观的强弱。
戊一、现在四信 分四:己一、一念信解;己二、解其言趣;己三、闻持供养;己四、深信观成
己一、一念信解 分二:庚一、长行;庚二、重颂
四信当中我们看第一个,一念信解。
庚一、长行 分三:辛一、出相貌;辛二、示功德;辛三、明位行不退
这地方有长行。长行当中,先说出这个一念信解的相貌。
辛一、出相貌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这个众生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法华会上,但是他退后经过菩萨辗转听闻,他听到“法身常住、三世益物”以后,能够生起一念的坚定的信解,他所成就的功德不可限量。
这里的“一念信解”,蕅益大师的判教是圆教的初信。这到底信解什么,我们说一下。蕅益大师说,他信解一念心性“既是释尊之所久证,亦是众生之所久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解。
我们如果学三乘的权法,就是学因缘所生法,特别是,因缘所生法最有代表的是什么?唯识学。只要是以因缘所生法立教的法门,对我们的内心世界都是批评的多,赞叹的少。比方说你不要相信你的内心,你的内心只会打妄想、造业,所以你应该皈依三宝,只有三宝可以救拔你。所以在因缘所生法当中的一般的权教的法门,都是说你这个心是万恶之源,所以我们不可能对自己的内心有信心。
只有进入了法华思想,讲到不二法门。诸位!不二法门只有圆教才有,就是真妄不二,烦恼即菩提。就是我们内心性具十法界,我们有杂染的一面,所以你会打妄想,因为我们有众生法界,但是这个打妄想的心中也具足了佛菩萨的性功德。所以你读《法华经》以后,知道真妄不二的时候,你相信世尊所久证的法身,就是我们久迷的一念心性,只是我们没有去内观,不断地攀缘,就失去了一念心性而已。
所以你能够在一念信解就开始内观了:原来我这一念心,一念心性,它往后观进去最后就变成佛陀的法身。你能够产生这样的信解,那你就算没有修其他法门,你的功德就无可限量。
辛二、示功德
这以下看辛二的“示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 喻所不能知。
前面讲到一念信解的相貌,这以下讲到一念信解的功德。说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发了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以后,他理观薄弱,所以他虽然受了菩萨戒,但只能修事相的六度。他花了八十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就是千亿)的时间来行五波罗蜜。比方说檀波罗蜜,就是布施;尸罗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毘梨耶,精进;禅定波罗蜜,乃至于除了般若波罗蜜。这个人很不错,他有大乘的善根,发菩提心以后受了菩萨戒,广修五度。但是他没学《法华经》,所以他缺乏内观的智慧,他也不相信他这一念心本来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他只相信佛陀,相信法宝,他不相信自己的心力不可思议。那么他修了八十万亿那由他劫的时间,这么多的事修的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的数目,而赶不上一念信解的功德。
这段我们说明一下。这个地方有两种解释。蕅益大师的解释是约果证的差别来安立。他说这个人虽然修了五度,但是他完全靠愿力在支持,他没有般若波罗蜜,就是靠他的誓愿力,“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他这个缺乏般若波罗蜜,变成一个有漏的果报,“六度无般若,空成有漏因”。所以,你修再多的有漏果报,加起来还是有漏。而他一念的信解,它是一种清净无漏的善根,它是跟你的自性功德相应的。再多的有漏果报,都不可能跟一念的清净的善根相比,因为它是成佛的正因,而你这个还是有漏的果报。所以蕅益大师从这个果报的差别来安立。这第一个,一个有漏,一个无漏,这不能比。
第二个,古德的解释是善根不退。就是说,修行不是说你修了多大的福报就怎么样。一个人成佛能够快,你不能够退转,因为退转是最大的伤害。你不能修、修、修,修得不错又掉下来,回到原地了。一念信解,他因为从内观,他的善根是不退转的。只要不退转,对望未来的功德来说他就超过你了,因为他不断增上。从善根不退,他超越这个前面的五度。
辛三、明位行不退
我们看这个善根不退。看辛三这一段,明位行不退。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成就一念的信解法身常住,而产生内观的智慧,这个对于无上菩提如果有退转的话,是无有是处的。这地方就强调他的功德来自于善根不退。就这个人在修行当中未来只有进步,没有退步这件事情了。
我们的善根为什么容易退?你看这个人,他今生修得不错,他来生的时候却面目全非!因为他的善根建立在因缘所生法。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布施。假设你布施的因地是建立在不忍众生苦,你看到众生很痛苦,所以你做义工去布施,这个因地有问题,因为你这个因地是建立在心外的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是会变化的,你这个因地就是不断地变化,当你有一天看到众生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你的这个布施心就受到伤害了。
比方说你护持三宝。你为什么护持三宝,这个因地很重要。你要说,欸,三宝功德庄严。好了,你缘三宝的功德相发起你护持三宝的心,但是你因地是建立在心外的三宝,这是因缘所生法。等到你有一天发觉三宝的庄严相不是你想象的这样子,你就退转了,就是你因地不真。
所以,你的因地心不能建立在外境。就是说,当你建立在外境的时候,已经可以说明你这个善根是一定会退转的,因为你没有依大地而住。
在印光大师《文钞》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讲到善根不退。有人问印光大师说,您老人家劝我们念佛,说求往生。但是我看到某某人念了一辈子没往生,某某人念了一辈子也没往生。印光大师说,这些人,不管他有没有往生,都不影响我往生的心态。
诸位!你的往生是建立在理观的时候,那别人往不往生跟你没关系,因为佛陀是我心内之佛,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不离我现前一念心性。如果你今天的往生是建立在众生法界,是因为别人往生你才想往生,你这个因地就不真了。
为什么这一念信解如此重要?因为他第一个善根是种在实际理地,永远不退转。就这个人的善根,不管怎么弄,他只会暂时地不起现行,但是他不会退失掉。你以后只要有微小的因缘,就能够触动这一念信解的善根。
诸位!在《楞严经》讲一段话很重要。佛陀跟阿难尊者说,你一个修行者,你要知道你哪些东西是借来的,暂时借来的。就是只要你用攀缘心所修的一切善法,对你来说都是过客,你总有一天要面对考验的。台风来的时候,暴风雨来的时候,你只要是心外求法所成就的暂时的功德假相,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因为你是借来的。就好像这个风是跟树借来的,光明是跟太阳借来的,当太阳下去的时候光明就消失了。
那阿难尊者问佛陀说:那什么不是借来的呢?你透过信解真如,理观所产生的所有的修行,就是你真实的东西了,它建立在不生灭心。就是这个东西,你到三恶道去,到哪里去,你看到什么事情发生,对它都没有影响的,因为它的因地是真实的心。就是我们说的,它是来自于内心的信解观照产生的善根,那是你真正的东西。其他的都是借来的,就是生灭的因缘法。你之所以没有丧失,是时间还没有到而已,时间还没有到。因为它是借来的东西,迟早要还的。
所以诸位!真正的成佛之道,考验来的时候,这个暴风雨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的房子是没有地基的。那你现在为什么感觉不到呢?因为台风还没来,你还没有遇到重大的逆境。所以,为什么今天一念信解能够产生强过这个八十万亿那由他劫的五度的修学?因为他缺乏般若的内观智慧,这些五度的果报都是借来的,生灭法,不能跟你真正来自一念心性的信解观照产生的这种大乘善根相比,因为它是你真实的东西,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不能去干扰它的。这个就是所谓的一念信解,来自于真如的一念信解。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本章已完 m.3qdu.com